3564 石鲁 1962年作 牧牛图 立轴
LOT号 | 3564 | 作品名称 | 石鲁 1962年作 牧牛图 立轴 | ||
作者 | 石鲁 | 尺寸 | 198×52cm | 创作年代 | 1962年作 |
估价 | 5,000,000-6,000,000 | 成交价 | RMB 9,200,000 | ||
材质 | 设色纸本 | 形制 | 立轴 | ||
【出版】《保利拍卖十五周年精品集》(近现代书画卷)图版453,文物出版社,2020年。 【题识】一九六二年写,石鲁。 【印文】石鲁画印 【鉴藏印】枕书楼珍藏、张杲鉴定 【说明】 1.石鲁弟子张杲旧藏。 2.香港苏富比1989年5月,lot70。 艺术是精神产品,一定要给人精神上的东西,画不能给你吃给你穿,但给观众精神上的满足。因此画家自己精神境界不高是不成的。我们要把对人民有利的情感抒写出来。有人到生活中画画,不是从自己的情感出发,而是从「应画某物」出发,不是自己所激动的东西,一定画不出动人的画来。 画家一定要研究自己的感情,我在山沟里看到一个清澈见底的水潭,很爱,不仅是由于它的清凉,给了我生理的快感,更重要的是它使我思索,使我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想到对人也应如清潭一样,明澈纯洁,我因此对这水潭动了情,好像水潭就是我最爱的朋友,这就是诗意。有了诗意才能画画,我激动得非要画画不可!有了诗意画起来才有味道,有意趣,才能在画上寄托自己的感情。 —石鲁 石鲁《牧牛图》赏析 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没有出现任何一个画家能够像石鲁这样引起艺术界复杂的争议,而石鲁的艺术超凡脱俗,所达到的精神境界是一般人所不能企及的。 如若从石鲁的艺术发展来看,他的艺术生涯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宣传革命工作为主,石鲁在基层创作了一系列木刻版画;第二阶段,以叙事、象征意义的手法创作出一批历史画以及西北风情画,成就了石鲁的艺术高峰。第三阶段,以花鸟写意为主,石鲁创作出一批高度个性的诗、书、画、印结合的作品。 二十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是石鲁艺术生涯的第二个阶段,也是他艺术创作的高峰时期。在六十年初,石鲁在 「思想愈新,艺术愈美」的拥抱黄土高原,反应西北生活风情。此幅创作于1962年的《牧牛图》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是一幅充满对生活热爱的典型西北风情之作。在这一时期,石鲁完成了从思想上到笔墨技巧上的进一步升华,他以「外化」写生转向「内化」心灵的创作,在对传统笔墨进一步的改造、吸收与提炼,作品中流露出「抒情」意识不断浓重,表现出了石鲁骨子里诗人般的浪漫气质,浑厚朴实但又不适优雅风度。 题材上来说,以《牧牛》为代表的表现西北广大人民劳动生活的山水画,正是石鲁所开创的全新中国山水画风格,也丰富了中国山水画艺术体系,更明确了石鲁是一个现实主义画家。笔法上来说,石鲁绘画用笔用墨的老辣恣肆,在20世纪中国画坛应该说是独树一帆。其纵横恣肆的笔墨形态具有一种强烈表现意味,用笔突出了金石味,稚拙而不失灵动,极富有一种笔情墨趣。 画中,石鲁用浓重的笔墨勾勒山石结构,再运用湿润墨法进行叠加,充分表现出山石苍润。枯笔附以赭石更加烘托出山石的质感,色墨混皴手法将黄土高原这种特殊的质感表现得恰到好处。近二十头牛沿着陡峭的山路以S型蜿蜒而上,以牛群的向上攀爬的姿态承托出山势的险峭。山路上若影若现的桃林,画面顶端回首的红衣少女不仅在画面中以色彩点睛更体现出西北地区自然风情;奋力向上攀爬的牛群,努力远眺的牧童又体现出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情绪。这平凡的日常一幕,经过石鲁夸张、概括、再创造,体现出别样的面貌。 正因为六十年代初,国内学术气氛比较自由,出现了学术讨论异常的活跃,石鲁才会有这样探索性的作品出现,在个人风格走向成熟期的同时,宽松稳定的生活环境也让这一时期石鲁的作品在描绘真是生活的同事歌颂美好理想。此幅《牧牛图》于九十年代早期在海外拍卖会中释出,后于2005年北京荣宝拍卖,由于尺幅较大,题材特殊,成交价就已达到110万。藏家珍藏至今再次释出实为难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