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65 赵望云 1945年作 平凉一隅 立轴
LOT号 | 3565 | 作品名称 | 赵望云 1945年作 平凉一隅 立轴 | ||
作者 | 赵望云 | 尺寸 | 106×53cm | 创作年代 | 1945年作 |
估价 | 800,000-1,000,000 | 成交价 | RMB 1,092,500 | ||
材质 | 设色纸本 | 形制 | 立轴 | ||
【题识】卅四年元月于陇东平凉,赵望云。 【印文】赵望云、乙丑 【来源】朱阔儒旧藏,民国期间西安达仁堂中药店经理。 1944年初秋,因日军逼近潼关,风声尚紧,赵望云举家迁往甘肃陇东平凉,租住在县府隔壁一所院落。赵氏终寻得一处静穆之处,方可专心作画。赵望云在平凉居住近一年,1945年8月日本战败,赵望云一行再次回到西安。本幅《平凉一隅》描绘的即为赵氏在陇东所见一景。画面中,远处山景萧条,近处人们仍身披大袄,但树木、地面已经微微泛绿,说明寒冬刚过,大地已经从隆冬苏醒,春天正悄悄到来。从画面上看,这里更像一个简易驿站,旅途劳累但人们在此聚会、商谈、休憩。集会中人、畜接踵,欣欣向荣,好不热闹。 画面中由远及近可以分为多组场景:最远处,是原生态生活场景。母亲带着孩童,手中领着重物,不远处有一头俯首吃草的老牛。让人联想好似早上刚挤完牛奶,正往回赶。稍大的孩童,赶牛的同时,目光回望,将焦点聚集在画面中央。画面较远处,有一处简易的茶馆,可供人喝茶、歇脚。两个路人因为赶路已经很累,要了茶水,翘腿而坐,正要好好休息一番。老板脚间系围裙,也一脸惬意。再近些大树之下,两人抽起了旱烟,以缓解旅途的疲劳。又一人盘腿而坐,气氛融洽,一片祥和。不远处两位握手的酷似商人,面带微笑,好像生意已经谈成,周围随从驻足相望,期待满满。最前面一位刚刚赶到,尚未加入任何队伍,正在寻找目标。一个人,两匹马儿、一头驴,一只狗,人物、马儿和狗,都一并向远处望去,好像被正在热议都商队所吸引。他被作者安排在最前面,把观赏者的目光引导到画面中央,让人不禁探索画面中极具趣味的生活表达。 对于民间的写生是赵望云艺术的生命和真谛。对于普通民众的生活和日常观察是赵氏艺术的养分来源。在赵氏隐居凉平的一年中,作者笔耕不辍。作品《平凉一隅》中描绘了二十位人物,二十只动物,各自大小、远近布景,看似随意的表达,其实涵盖了不被关注的众多日常细节。如奔跑的小狗、随母而行的儿童、身担萝卜的路人、身附重物的毛驴、毫无束缚的奔马、地面斑驳青草等等。所有场景集合到一起,既偶然又精巧,是赵氏长期速写观察生活的体现,也是对普通民众生活高度提炼的表达。整幅画面轻松愉悦,不仅表现了陇东的平静安宁,也暗示对即将到来的抗战胜利的期盼。画面中的着装和生活习惯也是我国西北特有的民族风情,与同时期中国绘画面貌具有明显差异。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绘画写生仍属风雅之事。写生之风由西洋吹来,彼时学校会很讲排场地将大家带到西湖、黄山等地进行对景创作,很少成群结队到农村去,真正描绘乡村生活。在那个时代,进行乡村绘画写生可谓壮举,这个壮举始于赵望云,也首推赵望云。1945年是赵望云艺术创作的重要分水岭,在此之后赵望云在西北画坛的核心地位日益显著,他不仅在艺术理念与风格上影响着西北画坛,而且开始筹划和实施一个颇具体系性质的建构,如开设美术社、组织画会、吸纳学生、创办刊物、承办中国名家画展等等。最终将「长安画派」推向历史舞台,成为近代独具特色的中国画创作风貌,为中国画创新发展开辟新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