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059 李明仲营造法式三十六卷

李明仲营造法式三十六卷
拍品信息
LOT号 0059 作品名称 李明仲营造法式三十六卷
作者 -- 尺寸 34×23.6cm 创作年代 --
估价 100,000-110,000 成交价 RMB 161,000
材质 形制


民国陶湘宋体精刊商务印书馆发行五色彩印大本

(宋)李诫撰 1函8册 白纸

提要:
1.此书为著名藏书家陶湘精刊之作,在传世印本中公认最佳。
2.1925年梁启超赠予梁思成之本正为此版本。此书对梁思成先生个人及近代中国建筑史均有重要影响。
3.图样细致工整,色彩艳丽,为公认代表二十世纪初木刻雕版和彩色套印的顶级水平。
4.本件品相极佳,并配有原装旧函。

梁思成先生与《营造法式》
梁思成先生首次见到《营造法式》是1925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读书的时候,那是在陶本《营造法式》出版后不久,他父亲梁启超寄给他的。近40年后,梁思成回忆说:“当时在一阵惊喜之后,随着就给我带来了莫大的失望和苦恼——因为这部漂亮精美的巨著,竟如天书一样,无法看得懂。”他一定没能预料到,在未来的岁月中,他直接从事《营造法式》研究及相关工作达19年之久,整整占去他半生学术生涯。而这部1925年的“陶本”,如今看来,无疑是可以收藏到的最全最好的本子。
在世界的建筑体系中,中国古代建筑代表着东方的神秘,木质结构的灵巧、色彩丰绘的装饰、如诗如画的空间取法,全方位支撑着它独特、独立而又系统的存在。在这条榫卯斗拱链接的时空线索中,宋代成为一个毋庸置疑的高潮。无论建筑规划设计、木构建筑技术与工艺、建筑装修与色彩以及工程组织与管理等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状态。因此,了解宋代建筑就能更好地了解中国建筑。从这个意义上说《营造法式》不仅是打开来代建筑科学与艺术殿堂之门的一把钥匙,也为读懂中国建筑的理念和精神提供了一部良好的教材。
《营造法式》的成功不仅反映出李诫娴熟的建筑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表现出了作者的创新精神。全书内容精审、结构严谨、表述准确、图样详实,不愧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建筑著作之一。尤其值得推崇的是制图学方面的创意。李诫把《营造法式》编修得如此成果卓著,光耀史河,表明作者十分敬业且富有使命感,远非一般官场应付差事可比。而当时的政治改革形势可能也对此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编修《营造法式》原是神宗时王安石推行新政期间提出的任务,王安石罢相(1076年)后,此项工作似乎进展得很不顺利,直到元祜六年(1091年)才完成了一部质量很差、无法施行的“法式”,当时正值反对新郑的太皇太后垂帘听政,得到这种结果似乎也在情理之中。李诫受命重编此书时(1097年),时局已经大变,哲宗亲政,“绍述”(继续推行)新政,这时提出重编《营造法式》,使编修工作获得了新的动力。
《营造法式》自1103年首次刊行以来已有九百余年,当年的原版书早已从世界上消失。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样一部重要的著作,在宋之后直到20世纪之前的时间里,未曾重刊,宋刻崇宁本、绍兴本、宋刻元修补本,今仅残存单叶或零卷。幸赖各地藏书家的转抄而使这一稀世之宝得以传流至今。
崇宁本:1100年《营造法式》编成送审后,于 1103年获朝廷批准用小字刻板刊行,即为“崇宁本”(因哲宗绍圣四年敕修,故称之为“绍圣旧本”)。绍兴本:经北宋末期战乱,崇宁本损毁严重,1145年平江知府王㬇在得到“绍圣营造法式旧本”后,重新校勘发行,以满足当时的需要。后世称这个版本为“绍兴本”。宋刻元修补本:南宋后期,平江府又重刻了一次《营造法式》,具体年份不知,又经元代(一说明代)补刻后重印。
明清时期,《营造法式》仅有抄本流传,著名的有《永乐大典》抄本、《四库全书》本、张蓉镜本、丁本、故宫本、吴兴蒋氏密韵楼抄本、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抄本等。虽然在抄录过程中不免留下一些文学错漏和图样失真,但某本面貌及其内容未变。
进入20世纪,1919年朱啓钤因公赴南京,在南京江南图书馆发现丁本后,建议省长齐耀琳刊印以广传流,遂以石印本问世。1920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再次就此印刷。
然而,因丁本(石印本)错误较多,故朱啓钤请当时相当有实力的藏书家、出版商陶湘根据各家抄本校订后于1925年重刊发行,这就是著名的“陶本”。陶湘出版一向以精品闻名,《营造法式》又如此重要,当然更为郑重,其所参校的有吴兴蒋氏密韵楼本及文渊、文津、文溯三阁所藏四库全书本(即天一阁所进藏本之抄本)等。书中图样经重绘,并填有彩色。由上海商务印书馆以线装大开本印行。此后,陶本又于1933、1954年进行两次缩印出版,1989年影印出版。
由此可见,在古籍收藏的范畴内,1925年的陶本无疑是我们不能错过的善本。正是以这个本子为基础,梁思成先生的《营造法式注释》出世。父亲不远万里送他的陶本,伴随着梁先生从学生成长为大师,同时他也将陶本这个中国建筑史上坚实的基石点石成金,成为一代又一代建筑学人打开殿堂之门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