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192 清光绪朝内府爵秩全览

清光绪朝内府爵秩全览
拍品信息
LOT号 0192 作品名称 清光绪朝内府爵秩全览
作者 -- 尺寸 29×18.6cm 创作年代 --
估价 50,000-55,000 成交价 RMB 63,250
材质 形制


清光绪年间刊本

4册 纸本

提要:《爵秩全览》,搢绅录的一种,是清代吏部刊刻的重要官场文献。 “搢绅录”明清时期刻印出版于北京,在官场和民间以及国外大为流行。“搢绅”二字在《幼学琼林》中被解释为“朝臣皆搢笏于绅间,故曰搢绅”,所以后来“搢绅”二字被用作在职官员的称呼,“搢”与“缙”通,所以此类记录在职官员名册的重要文献统称为“缙绅录”。缙绅录的重要性在清代,如果你生活在北京,又恰巧有一些才华,更恰巧有一些仕途上的想法,那你必不可少的就需要一本号称“官场必备指南“的缙绅录。在当时的北京,如何知道什么职位缺人,什么职位适合自己,以及什么职位的原职成员去向,都可以通过缙绅录中查到,这就类似于现在各个单位的人事招聘以及任免公告,只不过在科技不发达的清代,只能用书籍来记录。但是,这并不会限制人们了解这些资源的通道。为什么呢?原来在清代,北京作为都城,是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同时亦为最大的官场信息集散地,这种地域和人文资源优势促进了印刷业的繁荣发展。另外,从地理位置来看,清代北京为全国的交通枢纽,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四通八达的中外交通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向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文化传播路径,代表着北京地方文化特色,以及清代官场文化风貌的缙绅录,凭借京城有利的交通条件,在地理位置上实现了放射性的传播。《爵秩全览》到底记录的内容都有什么?因为《爵秩全览》属于吏部编撰的官刻本,其所收录的内容主要是全国范围的文职在职官员,顺序上是先记录京官后外官,在京的中央政府各衙门以及北京城属的官府衙门。其次记录的是各地方官员。具体的内容包括:官员的品级职衔、姓名籍贯、除授日期和科甲出身、工资等等。外官部分还在各省、府、厅、州、县之下,分别注明疆域地理、行政结构、财政赋税、风俗物产等相关信息。而专门记录武官的缙绅录则为《中枢备览》,其记录方式与《爵秩全览》大致相同。实际上除去吏部官刻的这一类缙绅录外,民间也有很多种类的缙绅录,比如当时琉璃厂坊刻出版的《满汉爵秩新本》、《满汉缙绅新本》、《大清仕籍全编》、《爵秩全函》、《大清搢绅全书》等多类缙绅录。由于当时坊刻本多用红色当封面,所以坊刻本的缙绅录又称之为“红面”,坊刻缙绅录刻工、装潢都显粗糙,且多为袖珍本,比之官刻本而言较为实用。但是《爵秩全览》因为是官刻,其开本更为开阔,刻工、装潢均更为严整考究,字迹疏朗清晰,更能显示出官府出版物的气派。另外有一点就是,吏部、兵部所纂《爵秩全览》和《中枢备览》的使用范围仅限于官府内部,其本身价值更为稀有。因为缙绅录记载了在职官员的姓名、籍贯、官职等基本信息记录在案,并且每隔一季,官员任职的变化就会反映在最新的缙绅录上,这就完全满足了人们结交、办事、谋缺等需求,所以缙绅录在清朝的地位可见一斑。如果说普通的缙绅录被誉为当之无愧的“官场必备指南”,那么一本官刻本精装帧的《爵秩全览》,将会是一本“进阶版官场必备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