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5 郑板桥 1756年作 竹石图 立轴
LOT号 | 2065 | 作品名称 | 郑板桥 1756年作 竹石图 立轴 | ||
作者 | 郑板桥 | 尺寸 | 177×93cm | 创作年代 | 1756年作 |
估价 | 2,200,000-2,500,000 | 成交价 | RMB 3,680,000 | ||
材质 | 水墨纸本 | 形制 | 立轴 | ||
题签:板桥老人竹石真迹,杭人唐云题。钤印:唐云 题识: 1.西风昨夜动窗竹,一枕秋寒睡不足。未便呼僮尽研之,石畔还留数枝竹。板桥郑燮。 2.乾隆丙子。 钤印:郑燮、借书传画(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郑燮》第47、59印,1454页)、扬州兴化人 鉴藏印:瀫水所藏 说明: 1.“瀫水所藏”为陈希濂收藏印。陈希濂,字秉衡,号瀫水、石萝庵主,钱塘(浙江杭州)人,是乾嘉时期江南地区的鉴藏大家,与“西泠八家”中的黄易、陈秋堂最契。曾撰辑《清啸阁藏帖》,精鉴赏,喜搜藏名家扇面,积至数百叶,有诗集八卷。 2.“瀫水所藏”印见小林斗盦编《中国篆刻丛刊 第16卷 清10 陈豫锺 陈鸿寿》第十六卷(日本二玄社,1982年出版),根据印章边款,是陈秋堂于嘉庆戊午(1798)为陈希濂刻于汪氏松声池馆。“松声池馆”是汪璐(1746-1813)堂号,字仲连,钱塘(浙江杭州)人,乾隆丙午(1786)举人。著有《松声池馆诗存》四卷。 3.唐云旧藏并题签。 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号板桥居士、板桥道人,江苏兴化人。“扬州八怪”之一。他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 郑板桥的一生,以写画竹子最为著名。其所绘竹子,融入了书法的笔法,疏中有密,错落有致。正如他自评:“神似坡公,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传统的兰竹大多表现为欣赏性、娱乐性的主题,画面上主要追求自然形象的真与美、绘画技能的高与低、笔墨运用的娴熟与雅俗,而到了郑板桥的笔下,除了达到这些技能技巧外,题画诗还赋予这题材新的思想内容和深邃意境,使花鸟画亦能产生思想性、抒情性,给人以深刻的感受,让人看了以后,回味无穷,思绪万千。 《竹石图》题画诗云:“西风昨夜动窗竹,一枕秋寒睡不足。未便呼僮尽斫之,石畔还留数枝竹”。板桥匠心独运,石旁修竹数竿,长枝瘦挺,寒夜稀疏,层次分明,配合“秋寒”、“西风”的主题。石用淡墨折皴勾出,略以干笔横擦甚见精神。细品题画诗,我们不难看出,画家想表现的是在恶劣天气之下依旧傲然挺立的劲竹,表达出“虚怀若谷,历经磨炼,方成英雄”的宽宏大量之胸怀。在他眼中,竹石能代表人坚贞不屈、坚韧不拔、正直无私、品格高洁等品性,因而其画托物言志,意境深远。 郑板桥在任山东潍县知县时,曾作过一幅画《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画中诗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县衙萧萧的竹声,就使他想到民间的疾苦和为官作吏者的责任。故人有云,板桥诗书画三绝中充满了三真:真气、真意、真趣。品析《竹石图》,我们可以透过有限画幅的形象联想到郑板桥坎坷的人生经历,联想到他因案辞官、鬻画为生的高超志节,使单幅画面犹如文学作品,叙说着许多许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