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330 周思聪 陌上 镜框

陌上
拍品信息
LOT号 2330 作品名称 周思聪 陌上 镜框
作者 周思聪 尺寸 44×74cm 创作年代 --
估价 100,000-120,000 成交价 RMB 115,0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镜框

【题识】思聪
【印文】周
【展览】「相生—第三届AAC艺术中国海外邀请展」,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嘉庚堂),2009年11月。

「我到了那里就有一种共鸣,好像在上一个世纪的梦中曾经想见,这是一种精神上的融洽。」
—周思聪

在周思聪的人物画创作晚期,她的「彝女系列」发生了视觉转向。1984-1985年间为了追求作品装饰性和平面化的艺术效果,尝试运用不同的媒材手法,并借取西方现代艺术的表现因素,作品的画面语言和精神内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此幅《陌上》是现行于世的周思聪这个时期的创作中极为少见的留存。
她尝试运用水粉和油画媒材加入画面,描绘了一家三口自陌上缓行而归的图景。从右至左,年轻的男子手握镰刀,头顶丰收的果篮;肩负镰镐的彝族少妇作为距离观者最近的人物,也是画面的中心,红裙摇曳。女人身侧,画面稍远处是一只象征丰足的奶牛;青衣稚童跟在母亲身后;他们脚下是延伸出画面下方的稻田;最左边几颗倪瓒式疏落的树与人物遥相呼应,营造出悠远和平衡的意象。构图的布置,尽管作出了透视的效果,仍然在平远视角下将视觉元素完全集中在画面下方,与画面上方留白的三分之一对比,显示出黄金分割带来的视觉愉悦。在动态的安排上,男人、女人和牛完全呈侧立形态。小童身体为半侧面,脸为正面呈现,让人联想到古埃及壁画和中国汉画像石里的图像。在人物的外形的描绘中,早期彝女清晰的轮廓线和苦涩深沈的表情了无踪迹,脸部的血肉感幻化为以大小和颜色不同的色块来表现的符号和图腾。在画面大片淡黄色背景中,偶现的橙红、水绿、青蓝、淡褐等颜色十足透明,使画面好像笼罩了一层薄雾。
这种富于装饰性和平面化的效果,卢沈后来回忆道:「在八五思潮影响下,思聪也画过几张致力于形式探索的画。有的模仿立体主义手法,强调平面分割,有的借鉴汉画像砖拓片效果。」
为什么此时周思聪的人物形象和内在气质与此前的苦涩负重和深沈持重的感觉拉开了距离?
她在1983年6月和12月写给马文蔚的信中提起了她们在一起时所带给她的感受:「在渐渐暗下来的窗前,和两个理解我的人呆在一起,我不想说话,只想默默地看着你们·······只要有你们在一起,那时我不曾感到孤独。」由此可见,繁重的家庭负担,创作上的瓶颈对于画家来说曾经感受到深深的负累。
所以,绘画上产生这种转变的原因,不仅因为美术思潮的影响,或许也寄托了画家对于这种欢乐温暖、平静满足,田园牧歌式天伦之乐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