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129 二笺本困学纪闻二十卷

二笺本困学纪闻二十卷
拍品信息
LOT号 0129 作品名称 二笺本困学纪闻二十卷
作者 -- 尺寸 27.7×17.4cm 创作年代 --
估价 10,000-12,000 成交价 RMB 17,250
材质 形制


清乾隆初年桐华书塾精刻本

(宋)浚仪王应麟撰;(清)阎若璩、何焯笺注 2函12册 竹纸

提要:内封中间大字书名,右上方题“何义门先生校本”,左侧题“桐华书塾开雕”。卷首至治二年隆山牟应龙谨识,泰定二年冬十月门人翰林侍讲学士奉政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袁桷叙,万历癸卯莆田吴献台书。目录,前有作者自序,末有刊记一行:“吴兴潘大有刊”。
正文题“浚仪王应麟伯厚”。半叶十一行,行二十五字。白口,左右双边。旁刊实空心句读、段落分合及直线等标识。小字标注“原注”、“何云”、“阎云”。每卷末有“后学汪垕校刊”一行。
《困学纪闻》乃宋人笔记中少有之大著作,《四库全书总目》赞曰:“盖学问既深,意气自平。能知汉唐诸儒本本原原,具有根柢。未可妄诋以空言。又能知洛、闽诸儒亦非全无心得,未可概视为鄙陋。故能兼收并取,绝无党同伐异之私。所考率切实可据,良有由也。”与沈括《梦溪笔谈》、洪迈《容斋随笔》并称“宋代考据笔记三大家”。我国古代文献,除诗文集外,学术著述能被后世学者反复笺释注疏者,大都为儒家经典和诸子百家,其作者时代大致断于隋唐以前。宋人笔记中惟此一种有后世注疏,且历经多人笺注,由此亦可见此书在学者心目中之重要地位。虽依次分为阎笺本、二笺本、三笺本、七笺本和集注本,从笺注人名上看,似后一种包含了前一种注疏,但每本所引详略不尽相同,故不可以后之注释含有前疏而废前注本。
此书元代尝有刻本,现知有牟应龙至治二年(1322)序本、袁桷泰定二年(1325)序本,以及傅增湘所藏无序跋元刻本。明代有正统本和万历三十一年吴献台刊本。到了清代,由于朴学中兴,诸儒纷纷笺注,多有刊印,流布甚广。其中影响较大者有:阎若璩笺本。何焯增补阎注并加评语,世称二笺本。乾隆七年全祖望对阎、何二氏注评,重加考订笺释,世称三笺本。嘉庆十二年万希槐既钞撮三笺本,复辑入钱大昕手评校本内容,并援经传着明其义,编为《集证》,因该书包括阎若璩、何焯、全祖望、钱大昕四家及三笺本原采录的程瑶田、屠继绪二家,加上万希槐,共有七家笺释,故世称七笺本。道光五年翁元圻采辑以上诸家之说,复为详析按断,成为注释《困学纪闻》诸书中较为详备的本子。
至于此二笺本之刊刻时代,前人仅简述为乾隆刻本。今稍事梳理,以便缩小其刻书时段。此书卷一和卷二十末皆有何义门题记,尾附汪氏题识:“宋厚斋王公《困学纪闻》二十卷,前明传刻脱误甚多。本朝何屺瞻太史与阎百诗征君,■复栔勘,补阙订讹,加之评点,南浔董丈讷夫移誊一本。予从吴兴薏田姚先生行箧中见之,亟取家藏旧本共相雠校,重付开雕。其偏旁字画,则董君曁之及姚君第五山甫佽助覆审焉。既而薏田客广陵,于马氏得见所收何公手批原本,复为改正数十字。而是时马氏已开征君阅本,中间颇采何语,是书所引征君语尤详,互文申义,固并行而不悖也。兹恐眉目混并,于阎何二公语,各冠厶云以别之,而又加原注二字于王公自注之上,不免妄作为愧云。桐乡后学汪垕谨记。”知此二笺本较阎笺本略晚而约略同时,又当在七笺本之前。按《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及《藏园订补郘亭知见传本书目》,可知此书笺注本大约有以下若干种版本流变:乾隆戊午(三年,1738)祁门马氏丛书楼刊阎笺。桐乡汪氏刊何笺。乾隆壬戌(七年,1742)金氏刊三笺。又别刊七笺(即万氏本)。嘉庆中黄冈万氏刊集注。道光乙酉(五年,1825)余姚翁氏刊集注。则此本当刻于乾隆三年之后至七年之前。其所用竹纸,有不少康雍干三代用纸特有的红蓝相间的印戳,证明此书之刷印亦在乾隆年间。此本未有翻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