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26 明崇祯 青花百子图大笔海
LOT号 | 5626 | 作品名称 | 明崇祯 青花百子图大笔海 | ||
作者 | -- | 尺寸 | 高20.4cm;直径25.5cm | 创作年代 | 明崇祯 |
估价 | 3,000,000-4,000,000 | 成交价 | RMB 3,795,000 | ||
材质 | 形制 | ||||
出版: • 保利艺术研究院,《保利拍卖十五周年精品集·古董珍玩卷(上)》,113页,编号135,2020年 备注: 厦门文物商店旧藏 展览: • 景德镇御窑博物院、保利艺术博物馆,“青花的故事——景德镇御窑遗址所出与海内外珍藏元明青花瓷器对比展”,北京,2022年6月20日-7月9日 明末清初时期景德镇窑业制作展现出崭新的时代风貌,瓷器的诸多纹饰蕴涵浓厚的文人气息,题材之特别,内容之丰富,均开一代未有之奇。当时作为高档瓷器的主要消费群体—文人、官宦,他们的审美观念深刻地影响了瓷器的造器与装饰图案,从而令瓷器成为反映社会变迁的直接载体,明显地在瓷画中留下他们的品味。作为文房清玩之一的笔筒,于此时期突破传统材质的局限,以瓷为胎,开始大肆烧制,并且纹饰题材刻意迎合社会风尚的需求。其中以人物类的题材最具特色,体现出高超的制瓷水平与鲜明的文人意趣。对此,晚清寂园叟于《匋雅》卷上有评:“明瓷青花人物,以笔筒花觚为甚诙诡”、“明瓷青花笔筒,往往凹雕一围填以影青。画笔工给无款识,瓶觚亦然”。且据相关历史资料证实,此类大笔海,现存世极为稀少,故为极其罕见的百子戏婴巨幅青花图作品。 此件笔海周身笔直,体型硕大,口沿一周无釉,底部堆塑辟邪瑞兽形足,为目前所见瓷制的最大形笔筒。周身画八十七个童子,琴棋书画、放风筝、演戏、捉迷藏等,众童子神态生动,栩栩如生,青花青翠艳丽,为青花笔筒之极品,极为罕见。此品种并非明晚期流行的笔筒式样,更加珍罕;通体施白釉,外壁通景式布局,以青花绘百子婴戏图景。其胎色白净,釉质晶滢,釉色白中闪青,青花色料采用石子青,呈色稳定,青花发色青翠艳丽。百子图顾名思义,有祈求多子多孙,人丁兴旺之意。此件笔海呈色艳丽而沉着,构图错落有致,层次分明,人物众多,场景,山石,树木以及孩童衣着款式、颜色、游戏的内容多变,轮廓线条清晰。全景犹如一幅长卷的风俗画,笔意生动,笔触纤细精致,青花发色鲜丽明快,具有明、清交替的时代特征,为崇祯青花顶级上品。 明末清初之际,战乱频发,人口急遽大量减少,景德镇官窑处于停废状态,仅有民窑继续生产,崇祯青花正处于从万历后期到清康熙前期的转捩点,许多画家去景德镇谋生,以泥刀代笔,出现了许多惊世之作,对这个时期的瓷器一般有细器和粗器之分。 在此种社会背景下,以求子繁衍为主题的瓷器装饰题材,承接嘉靖婴戏图之风,流行一时,成为十七世纪中国艺术表现的一大特色。明清笔筒为中国古典文房艺术品中极为重要的门类,而明清笔筒的大宗产品当推瓷器,由于其烧造相对简单,产量高,故传世品较多。而瓷制笔筒始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但传世品中极难一见,崇祯笔筒,亦体型款式尤为特殊者,更加稀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