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2 马一浮 篆书临《理公岩记》六屏 立轴
LOT号 | 2312 | 作品名称 | 马一浮 篆书临《理公岩记》六屏 立轴 | ||
作者 | 马一浮 | 尺寸 | 170×31cm×6 | 创作年代 | -- |
估价 | 1,000,000-1,200,000 | 成交价 | RMB 1,265,000 | ||
材质 | 水墨纸本 | 形制 | 立轴 | ||
【题识】伯温篆法气韵渊雅,似出《碧落碑》,时人罕识之,蠲叟。 【印文】湛翁 【说明】 1.此作为马一浮临灵隐飞来峰青林洞,元代周伯琦理公巌佛记摩崖石刻。 2.周伯琦(1298-1369)饶州人,字伯温,号玉雪坡真逸。周应极子。幼入国学为上舍生,以荫补南海簿,三转为翰林修撰,顺帝至正中累迁参知政事,招谕平江张士诚,拜江浙行省左丞,留平江十余年。士诚灭,乃归,寻卒。仪观温雅,博学工文章,尤以篆隶真草擅名。有《说文字原》、《六书正讹》等。 马一浮先生博学通儒,精深六艺。其书法,各体皆备,碑帖兼取,尚古而脱古,自成一家。其篆书取法于唐代李阳冰,中锋用笔,结构均衡,向下拉伸的笔画将字法统一于一种淳古、苍劲的气氛中。在书法家的取法杂博中可谓独树一帜。 此篆书六屏摹自元代周伯琦理公巌佛记摩崖石刻。石刻坐落于灵隐飞来峰,又名灵鹫峰,飞来峰山高168米整。飞来峰是一座书法宝库,有很多著名的摩崖拓片传世,都是书法史上的名品。其中飞来峰上有一副历史悠久、体量最大的摩崖石刻就是元代周伯琦理公巌佛记。石刻原文为:「理公岩,晋高僧慧理师尝燕寂焉,在钱塘虎林山天竺招提之东南,玲珑幽邃,竹树芩蔚。至正九年(1349),上人慧苣来居观堂(灵鹫寺),起废缉敝,爰开是岩,窈窕缭复,廓如堂皇,云涌雪积,发泄灵蕴。后七年,左丞绥宁杨公之弟元帅伯颜,清暇游憩,抉奇乐静,捐金庀工,载凿岩石,刻十佛,并补陀大士像,金碧炳赫,恍跻西士;冀僥福惠,寿我重亲,利我军旅,冰释氛汾沴,永奠方岳,岩之异胜,诞增于昔,为虎林之奇观,实苣公轨行精悫有以致之。居氓曰菩萨,盖非夸益。天竹和尚允若师腊,以八十与苣同志,征文示久,乃篆诸石。浙省参知政事番阳周伯琦伯温记并书(1358年)」。周伯琦撰并书《理公岩记》从镌刻后,有近180年无人知晓,直到嘉靖戊戌(1538年)明藏书家、金石家。郎瑛,字仁宝。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与同伴叶彬苦苦寻找,终得见于世。 马一浮的书法表现了一位博学的学者所具备的态度,也是民国书法审美的共同取向,代表着一个时代书法的基本特征。正如他所说:「说理须是无一句无来历,作诗须是无一字无来历,学书须是无一笔无来历,方能入雅。大抵多识古法,取精用弘,自具变化,非定依仿古人,自然与古人合辙。当其得亦在笔墨之外,非资神悟亦难语此。」 此篆书六屏。凝练遒劲,朴茂自然,气度恢宏,自出新意。笔兼方圆,骨肉调匀,使转变化亦多,整体风格于规整圆熟中见生拙萧散之姿。但并不刻意,反见萧散自然。不失为难能可贵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