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538 傅抱石 1945年作 西园雅集图 立轴

西园雅集图
拍品信息
LOT号 2538 作品名称 傅抱石 1945年作 西园雅集图 立轴
作者 傅抱石 尺寸 134×42cm 创作年代 1945年作
估价 18,000,000-20,000,000 成交价 RMB 34,500,0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立轴

【题识】乙酉六月初二日,抱石写于东川金刚坡下山斋。
【说明】
1.傅抱石自题签。
2.据藏家介绍其家族购于1947年上海「傅抱石画展」。

一九四七年十月二十七日,「傅抱石画展」在上海「中国艺苑」举行,展品一百八十余幅,山水、人物各半。展览前后,《大公报》刊发系列评论文章,郭沫若《勖抱石——为傅抱石画展作》一文说抱石「前喜陶渊明,后转而倾拜屈左徒」,这是对其人物画题材对象而言,又说其「沈浸古逸」,可谓对其故实画创作初衷的概括。老舍《傅抱石先生的画》中讲道:「顾恺之的画不仅是画,它也是艺术的一种根本的力量。我看傅先生所画的人物,便也有这种力量。他不仅仅要画出人物,而是要由这些人物表现出中国字与中国画的特殊的,和艺术中一般的,美的力量。他的画不是美的装饰,而是美的原动力。」将傅抱石的人物画远拟顾恺之,并升华为一种源自中国传统的「美的原动力」,有究根溯源之深义。此次画展一年后,上海出版《中国美术年鉴》中称抱石绘画「气韵新颖而风格高古」,「写人物表情入神,呼之欲出」。

众所周知,傅抱石擅长美术史论研究,熟稔文学故实,仰慕古代高人逸士,惯以历史典故、文学名篇为题材,化奔放的冲动表现为想象的驰骋,以自由的笔墨叙述古老中国的文化精神。「营制历史上若干美的故实」,是傅抱石创作的主要路线之一。他富有「史」的癖好,着重于对历史的钻研和精神的体悟,曾言:「为了有时代性,重心多在人物,当我决定采取某项题材时,首先应该参考的便是画中主要人物的个性,以及布景、服装、道具等等。这些在今天中国还没有专门的资料,我只有钻着各种有关的书本,最费时间,就是这一阶段。」由此,历史之美通过他的画笔,便艺术地一一呈现。
《西园雅集图》绝不是一般的山水人物画,而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文历史感怀。傅抱石不仅仅在于故实场景的简单描绘,而是在思想上达到与古贤息息相通,塑造出一片高雅绝俗的审美空间。
傅抱石期颐以精心绘制的《西园雅集图》,来追溯他心目中关于中国文化精神的古典传统,那里才是他的绘画故国与精神家园。他一再复现动人的雅集场景,通过对图像的强化追忆,试图把此时此刻的记忆链锁与遥远的彼时彼刻链接起来,寄托着空谷幽兰的栖息心愿。虽是时空畛域,他却心手相应,气息相契,激发了对高人逸士的理解与共鸣。
盛世风华,文星昌耀,逍遥自在、倜傥不羁式的风雅,其实是一种奢侈品。西园雅集式的一次巨公名贤的高端雅集,传递的精神密码给后世文人们带来一种神往和心理抚慰。《西园雅集图》呼应着这种关于苏轼及其北宋元佑文人雅集的精神向往。《西园雅集图》必能以其迷人的身姿吸引着无数人深情的目光……

神 往
——傅抱石《西园雅集图》读记
万新华
宋神宗元丰初年,驸马都尉王诜附庸风雅、嗜好书画,邀请苏轼、苏辙、黄庭坚、米芾、蔡肇、李之仪、李公麟、晁补之、张耒、秦观、刘泾、陈景元、王钦臣、郑嘉会、圆通大师等人游园宴会,吟诗作赋、鉴古题石、抚琴挥毫、谈禅论道……悠游绝俗,逍遥自在,俨然一个桃源之境!
后来,西园雅集的参与者李公麟精心绘制了《西园雅集图》以为纪念,而同为参与者的米芾撰写《西园雅集图记》志其事:
李伯时效唐李将军为着色泉石、云物、草木、花竹,皆绝妙动人,而人物秀发,各肖其形。自有林下风味,无一点尘埃气,不为凡笔也。其乌帽黄道袍服,捉笔而书者为东坡先生,仙桃巾紫裘而坐观者为王晋卿。幅巾青衣据方几而凝伫者为丹阳蔡天君,捉椅而视者为李端叔,后有女奴云环翠饰侍立,自然富贵风韵,乃晋卿之家姬也。孤松盘郁,上有凌霄缠络,红绿相间,下有大石案,陈设古器、瑶琴,芭蕉围绕。坐于石盘旁,道帽紫衣,右手倚石、左手执卷而观书者为黄鲁直,幅巾野褐,据横卷画渊明归去来者为李伯时,披巾青服抚肩而立者为晁无咎,跪而捉石观画者为张文潜,道巾素衣按膝而俯视者为郑靖老,后有童子执灵寿杖而立。二人坐于盘据古桧下,幅巾青衣,袖手侧听者为秦少游,琴尾冠紫道服摘阮者为陈碧虚,唐巾深衣,昂道而题石者为米元章,幅巾袖于而仰观者为王仲至。前有蓬头顽童捧古砚而立,后有锦石桥。竹径缭绕于清溪深处,翠阴茂密,中有袈裟坐蒲团而说无生论者为圆通大师,旁有幅巾褐衣而谛听者为刘巨济,二人并坐于怪石之上。下有激湍潀流于大溪之中,水石潺湲,风竹相吞,炉烟方袅,草木自馨。人间清旷之乐,不过于此。嗟呼!汹涌于名利之域而不知退者,岂易得此耶!自东坡而下凡十有六人,以文章议论、博学辨识、英辞妙墨,好古多闻、雄豪绝俗之资,高僧羽流之杰,卓然高致,名动四夷。后之揽者不独画图之可观,亦足仿佛其人耳。
千百年来,「西园雅集」引发众多文人骚客无限感怀,《西园雅集图》也成为文人圈和绘画界的美谈。凡耽于绘事者,多以仰望之态羡慕着如此盛会情致。随着时间的流逝,《西园雅集图》逐渐衍变为一种具有某种特定象征意义的精神符号,被后世文人以绘画、诗词、雕刻等形式不厌其烦地一再勾绘,延至民国,风气依旧。
宋元间,僧梵隆、赵伯驹、刘松年,马和之、马远、钱选、赵孟俯等人都有创作《西园雅集图》。入明,文人雅集之风盛行,《西园雅集图》更为人所爱,特别是吴地文人雅好清玩,创作、鉴藏并举,乐而不疲。文征明、唐寅、仇英、尤求、李士达、顾懿德、陈洪绶等人,反复描绘。至清,王云、石涛、丁观鹏、华嵒、华冠、顾洛、周笠、顾樵等人依米芾《西园雅集图记》绘制《西园雅集图》,人物形象、精神处境也有着特定的图式。(图1)20世纪以来,张大千、陈少梅、徐燕孙等人仍不断图现,精彩纷呈。(图2)画家们迷恋于「西园雅集」的遥远情思,也寄托着对古贤的无限敬仰与对未来的热切期盼。这里,有闲适与放达,也有郁闷与感伤。「西园雅集」也便成为一个想象,也是一种向往,更是文人们理想中的精神家园。由此,《西园雅集图》不仅成了一个绘画艺术现象,更成了一个社会文化现象。
1942年以来,傅抱石选取「最堪吟味或可纪念的故事或行为」「出以较新的画面」,诸如「兰亭修禊」「东山逸致」「萧翼赚兰亭」等,逐一图像化,希望通过向山水画中注入某种情节、某种情感的方式,给程式化的传统山水画注入新的活力。当时,他还考稽文献史籍,遥想当年西园雅集的名士风度、阮音飘扬与诗情画意,尝试经营《西园雅集图》,身不能至心向往之。几年间,他心摩手追,付诸图像。(图3)
1945年夏天,傅抱石惨淡经营,将先前的横幅构图改成了竖轴构图,再次创作,全景再现「西园雅集」。(图4)按《西园雅集图记》言,李公麟在创作时将参加雅集的16人分成五组:第一组,王诜、蔡肇和李之仪围观苏轼写书法;第二组,苏辙、黄庭坚、晁补之、张耒、郑靖老观李公麟画陶潜归去来图;第三组,王钦臣观米芾题石;第四组,秦观听陈景元弹阮;第五组,刘泾与圆通大师谈无生论。傅抱石创作时则分成六组,将第二组6人拆分成晁补之、张耒、郑靖老观李公麟画陶潜归去来图和黄庭坚侧看苏辙读书,并置于两个空间。不仅如此,他还将拨阮的陈景元改为抚琴,迥异于前代画家所作《西园雅集图》。
《西园雅集图》描绘雅集人物16人、姬女2人、侍童1人,从列坐溪流的近景到后方林荫间的大石案,再到远处的的朱栏拱桥,苍松勃发,芭蕉葱郁,幽篁婆娑,惠风和畅,一派清幽明净的园林之境。伴随着西园错落丰富的景致,他们分为六组,自下而上分别为:近景树荫溪畔栏杆处第一组文士2人,陈景元穿紫服,盘坐抚琴,秦观着青衣,袖手而立,陶醉地倾听着;稍远浓荫深处第二组文士4人、姬女2人围绕书案,苏轼着橘衫乌冠,捉笔凝思,蔡肇着桃巾紫裘、据方几而坐观,李之仪捉椅而视于蔡肇身后,王诜着幅巾青衣侧身凝视,后侍姬,一着红衣、一着绿衣,艳丽动人;稍高处林木之间,右侧第三组文士4人,石案旁李公麟着蓝衣展卷挥毫,晁无咎披巾青衣端坐凝望,张耒跪而捉石观画,郑靖老道巾素衣比肩俯视,右侧第四组文士2人,苏辙着紫衣侧坐把卷读书,黄庭坚穿白袍执扇侧看;再高处第五组文士2人、侍童1人,米芾穿橘袍捉笔题石,王钦臣着蓝衣静立观看,红衫蓬头童子捧砚而立;左上角最高处幽篁间第六组僧俗2人,僧圆通着袈裟,正为刘泾讲经。三组人物聚散有致,情态顾盼,抚琴、观画、论道,恣意尽欢,完全陶醉于恍如梦幻的世外桃源里。形象刻画各依身份,生动传神,与园林景致之间形成动静、虚实对比,营造出别样的动态与生气。
众所周知,以历史人物故实与山水画相结合,是傅抱石的绘画习惯。这里,他以天纵之才将西园雅集表现得热闹非凡,人物、景物参差错落,穿插得宜,节律恰当,浓墨纤毫间尽现浪漫才情。大笔散锋浓墨挥洒写出山石崚嶒、巨松浓荫,用笔潇洒、用墨酣畅,收放自如,浓淡干湿之间尽显挺拔之姿。密叶、丛蕉光影之间,高士们吟咏啸傲,姿态各异,全以高古游丝描写出,流畅爽利,造型、开脸乃至衣饰细节,写来精微,服饰色彩浓妍,红、蓝、青、橙,以层染为主,艳而不佻,并留水线以加强衣纹的凹凸感,将高士们闲适安逸之神表达得惟妙惟肖。而芭蕉、幽篁,浓施花青,衬托人物雅洁的衣冠,构成古艳精丽的效果。苍松、芭蕉、湖石、修竹、清溪与名士、高僧、姬女、童子相影得彰,古雅之风扑面而来。这种人物与山水互为映衬的对比趣味,引人入胜,堪称精心。
1942年9月,傅抱石为即将举办的个展撰写序言,表达了对画面形式语言的辨证见解:
我对于画面造形的美,是颇喜欢那在乱头粗服之中,并不缺少谨严精细的。乱头粗服,不能成自恬静的氛围,而谨严精细,则非放纵的笔墨所可达成,二者相和,适得其中。我画山水,是充分利用两种不同的笔墨的对比极力使画面「动」起来的,云峰树石,若想纵恣苍莽,那么人物屋宇,就必定精细整饰。根据中国画的传统论,我是往往喜欢山水、云物用元以下的技法,而人物、宫观、道具,则在南宋以上。
中国画传统,向来讲究「大胆落墨,小心收拾」。在创作《西园雅集图》时,傅抱石也是遵循如此方式,对人物神态、衣着处理表现过人,或作画、或抚琴、或看书、或说经,描绘细腻,生动地再现人物的精神气质。他又善于气氛的烘托与意境的营造,西园草木华滋,坡岸犷率,激泉湍流,尤其是松树造型清奇古怪,劲节虬枝,其荫如盖、其态若倚、其势凌云,再以淋漓沈郁的水墨造就出跌宕生姿的饱满画面。
众所周知,傅抱石擅长美术史论研究,熟稔文学故实,仰慕古代高人逸士,惯以历史典故、文学名篇为题材,化奔放的冲动表现为想象的驰骋,以自由的笔墨叙述古老中国的文化精神。是傅抱石创作的主要路线之一。他富有「史」的癖好,着重于对历史的钻研和精神的体悟,曾言:「为了有时代性,重心多在人物,当我决定采取某项题材时,首先应该参考的便是画中主要人物的个性,以及布景、服装、道具等等。这些在今天中国还没有专门的资料,我只有钻着各种有关的书本,最费时间,就是这一阶段。」所谓「营制历史上若干美的故实」(4),历史之美通过他的画笔,便艺术地一一呈现。
1946年7月25日,傅抱石曾致函张院西简洁地说明过《西园雅集图》的随感:
先生富收藏,精鉴赏,务恳不弃,惠予指政,至盼至幸。此九帧中,《西园雅集》为据米南宫《西园雅集记》而作,自宋至明,画家不少描绘者,清以后,因人物画衰替,遂成绝响。弟三十一年始试为之,大小写有数幅,武进薛迪功、宜兴徐悲鸿皆藏有一帧,今特选小幅陈教。(图5)
这里,傅抱石略及《西园雅集图》的历史过往,也谈到了自己创作《西园雅集图》的经历。他心系西园,手抚雅集,与古人晤谈,用精湛的笔墨演绎出精彩的画面,真切地完成了与李公麟、米芾、苏轼、黄庭坚等人心灵上的时空对话,也抒发了深邃悠远的历史感怀。因此,《西园雅集图》绝不是一般的山水人物画,而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文历史感怀。傅抱石不仅仅在于故实场景的简单描绘,而是在精神上达到与古贤息息相通,以恣肆之笔、酣畅之墨塑造出一片高雅绝俗的审美空间,浓墨纤毫间尽现浪漫才情。
创作《西园雅集图》之时,傅抱石也沈迷于《兰亭修禊图》(图6)的营构,形成了一个关于文人雅集生动的图像序列。无疑,傅抱石期颐以精心绘制的《兰亭修禊图》《西园雅集图》,来追溯他心目中关于中国文化精神的古典传统,那里才是他的绘画故国与精神家园。他总是「通过对图像的强化追忆,试图把此时此刻的记忆链锁与遥远的彼时彼刻链接起来」,(5)一而再、再而三地再呈现动人的雅集场景,寄托着空谷幽兰的栖息心愿。虽是时空畛域,他却心手相应,气息相契,倾注着对自然生命的深刻理解,流淌出悠远的人文关怀,自然而然沈迷其中……
如今,相逢苏轼、黄庭坚、李公麟们已无可能,但我们或能从傅抱石《西园雅集图》遥想一二,翠竹茂林之间,高士们读书论道、诗画唱和,伴着爽爽微风和潺潺曲流,如清音绕梁,思绪漫浸,悠游万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