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41 徐悲鸿 1944年作 丰年 立轴
LOT号 | 2541 | 作品名称 | 徐悲鸿 1944年作 丰年 立轴 | ||
作者 | 徐悲鸿 | 尺寸 | 89.5×53.5cm | 创作年代 | 1944年作 |
估价 | 8,000,000-12,000,000 | 成交价 | RMB 17,250,000 | ||
材质 | 设色纸本 | 形制 | 立轴 | ||
【出版】《雄狮美术》1982年12月号142期,第89页,1982年。 【著录】《徐悲鸿研究》第117页,江苏美术出版社,1991年。 【题识】白云覆青山,静观意自闲。有人好肉食,喂猪于其间。忽然我想起,贤哉回回也。甲申夏日,悲鸿漫兴嘉陵江上盘溪。 【印文】悲鸿之画 【陈之初题签条】徐悲鸿先生双猪图。 【展览】 1.「陈之初藏任伯年、徐悲鸿精品展」,新加坡历史博物馆,1982年12月。 2.「香雪庄藏任伯年、徐悲鸿精品展」,台北龙门画廊,1982年。 【来源】 1.新加坡香雪斋陈之初旧藏。 2.香港佳士得,中国近现代及当代画拍卖,1998年11月2日,lot33。 陈之初与香雪庄 陈之初(1911-1983),原名陈兆藩,号香雪斋主,祖籍广东潮安东风乡,新加坡企业家、慈善家、收藏家。他创办了「长丰」和「隆荣」两商号,经营胡椒、甘密、橡胶、咖啡等土产贸易。上世纪50-70年代,他的事业蒸蒸日上,成为闻名遐迩的「胡椒大王」。 陈之初自幼就对书法有浓厚的兴趣,并努力钻研名家墨迹。他的书法甚有特色,行草尤佳,不少作品都盖上了齐白石所刻印章如「兆藩」(陈之初原名)、「之初」、「陈之初」、「香雪庄」等,香雪庄乃取「梅花之清香」之意。 除自己挥毫泼墨外,陈之初还经常邀请海内外的文人雅士到家里雅集。他曾与于右任、徐悲鸿、张大千、何香凝、溥雪斋、赵少昂诸师交好,切磋指授,交往甚厚,并得到他们的指点,藏有他们的精妙之作,故其甄别书画的造诣与境界不凡。早期与陈之初往来的书画家包括:徐悲鸿、于右任、张大千、黄君璧、何香凝、溥雪斋、刘抗、陈文希、陈人浩等。 徐悲鸿的南洋情缘 南洋是徐悲鸿的人生福地,徐悲鸿1925年在新加坡得到黄曼圭、黄曼士兄弟的资助,他在法国的学业得以维系;1939年1月4日,徐悲鸿在香港登上了「万福士」号邮轮前往新加坡,这一去就是三年,期间在南洋举办了四场抗战筹赈画展。 帮助徐悲鸿打入星洲华商圈子的,是被他称为「生平第一知己」的黄曼圭、黄曼士兄弟,黄曼士时任南洋兄弟烟草新加坡分公司总经理,其寓所江夏堂的座上客囊括各界名流,堪称徐悲鸿在新加坡最重要的关系人。1939年的在维多利亚纪念堂的第一次展览取得了巨大成功,得到了华人富豪的有力支持,当然,其中就有陈之初。陈之初与黄曼士结识于30年代初,并通过黄曼士结识徐悲鸿。后来他根据徐悲鸿的建议,大量收藏任伯年作品,并于1953年集结出版了《陈之初藏任伯年画集》,徐悲鸿在书中写了任伯年评传,对任伯年高度评价。 徐悲鸿的1944年 1944年对徐悲鸿来说是他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年,在这年他重返重庆中央大学大学任教,并开始筹备中国美术学院,他的一片爱国爱民之心,付之于行动,也跃然于纸上。此时他个人生活也有了新的起点,1944年登报与蒋碧薇离婚后,随即与他最好的知己和伴侣廖静文订婚。此外,就是自己最为看重的《八十七神仙卷》失而复得。心神顺畅下,徐悲鸿于此一阶段创作颇丰,且精品频现,画作不再是「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的忍辱负重,而是激昂奔放,充满着必胜的信念。 徐悲鸿画猪 徐悲鸿在盘溪生活期间,除了在中国美术学院和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以外,经常观察辛劳于山城的贫苦大众的生活,并创作了一系列反映现实生活的中国画,寄托了悲鸿先生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爱。 本幅作品,题跋「贤哉,回也」 语出《论语》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译为:孔子说:「真是个大贤人啊,颜回!用一个竹筐盛饭,用一只瓢喝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能照样快活。真是个大贤人啊,颜回!」看似讽刺颜回,但是转念一想,此幅作品中两头相依的猪是否是画家当时心境的表达,是否因为与廖静文的情定终身,让徐悲鸿对生活有了新的向往。 徐悲鸿在动物画方面的成就,非常突出,继承了我国绘画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外来的因素而有了新的发挥。动物形象画在徐悲鸿这里是一个创新,常常寄托寓意,用意深远。他继承动物画的精神,着重表现动物的特殊性格和活跃的神气,注重形神兼备。本幅作品对画面中猪的表达豪放而又形象精确,绝对不是标本,而是有血有肉有生命的动物。他常说「所谓表现神气,就是要画出最精微的部分。」所以他认真观察动物的形态,对一些重要的细节也不忽视。他主张「大胆落笔,小心收拾」,在画面中猪的尾巴,看似放松豪放的几笔,确实表现的恰到好处。连猪尾巴部位的鬃毛也表现的生动活泼,恰到好处,给人以强烈的很欢快的感觉。对猪眼神的表达也恰到好处,传神写照尽在阿睹之中,画中两者亦动亦静。画中猪的身体的描绘,继承了中国传统的特色,干湿浓淡的变化综合运用,充分展现了猪的质感和体量感。画面上部大块的留白,点出了环境,给观者留出充分的想象空间,增强了空间感。地面的处理,以墨色为主,充分发挥了色彩的作用,使画面在单纯中有了新的变化,作品的情绪更加更富。 古今画家画猪的并不多,而处理成徐悲鸿画的这两条有如泥粪中打滚的猪,更未曾闻见。可见徐氏对写生对重视,不仅重于形,亦重于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