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4 王明明 1998年作 人物册页 册页 (十开)
LOT号 | 3244 | 作品名称 | 王明明 1998年作 人物册页 册页 (十开) | ||
作者 | 王明明 | 尺寸 | 34×34cm×10 | 创作年代 | 1998年作 |
估价 | 200,000-300,000 | 成交价 | RMB 460,000 | ||
材质 | 设色纸本 | 形制 | 册页 | ||
【题识】1.渔归。明明画。2.盛夏。明明画。3.苗乡之音。明明画4.午晴。戊寅年,明明画。5.金秋时节。明明画。6.瑞雪。明明画。7.葡萄架下。戊寅,明明画。8.秋获。明明画。9.高原牧归。明明画。10.秋山暮霭。戊寅年,明明画。 【印文】1.明明、潜心斋。2.王明明印、明明写意。3.王明明印。4.明明。5.明明、明明写意。6.王明明印。7.王明明印、明明写意。8.明明。9.王明明印、明明写意。10.王明明印、明明写意。 王明明 b.1952 Wang Mingming 生于北京,山东蓬莱县人。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自幼酷爱绘画,儿童时代的作品曾到三十多个国家展出,曾获世界儿童画比赛特等奖、一等奖。王明明长期刻苦学习和创作,先后求教于吴作人、李苦禅、蒋兆和、刘凌沧、卢沉、周思聪、姚有多等诸名家,打下坚实的绘画基础。一九七八年考取中央工艺美院未入学,同年调入北京画院从事专业创作。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大型画展,曾在北京、新加坡、日本、香港、台湾、加拿大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及讲学,出版多部个人画集。现为北京画院一级美术师、北京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美术家协会主席、北京市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在这组十开册页组成的少数民族群像中,西藏、福建沿海以及苗乡地区的生活剎那被一一捕捉。王明明立足于水平面与海拔高度的两极,把牧放、渔猎和耕种这三种最原始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表现得优雅和富有情趣,像一曲曲悠扬的牧歌或渔歌。我们感悟到了这种在农耕文明下,生活中的清苦艰辛和周而复始。这种苦涩意味,又用空灵恬淡的语汇表达出来,正是美学上的诗意所在。 王明明的少数民族风情人物创作则作为一种特殊的题材,在抒发情感的同时,放松式的不经意间画出了人物的精髓和神韵。初读此册,遂有眼前一亮的感动。彷彿在呼之欲出的意象丛中,嗅到来自山野阳光,星辰大海,高原牧场下的真切的自然气息,满蕴着鲜活清润的笔意墨痕,浸透画面的每个角落,涌动着掩饰不住的清新墨韵静静地氤氲在他的笔尖毫端。 此册在笔墨技法上保持了几分静气和雅气,使画面在静穆的氛围里,弥散着柔丽温雅的笔墨韵味。齐白石,认为静气就是融合之气。他说:「画中要有静气。骨法显露则不静,笔意躁动则不静,要脱尽纵横之气,要有一种融合之气浮动于丘壑之间。」这种融合之气,相对雄强恣肆的纵横之气而言,显得更加温和安静,不仅藴藉了婉转含蓄的艺术之风,而且也体现了阴阳相谐,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画家在人物与环境的构建中,努力营造着与自然的和谐之意,诠释着艺术家对自然的认知,对生活的理解。 他并没有把自己的情趣单纯交付给人物的外貌,服饰、和环境,而往往是借异域风情的外在和有别于都会生活的日常劳作,表达内心喜、怒、哀、乐的种种情愫。在周而复始的上古时代就传承下来的日常活动中,体验无限的、永恒的宇宙本体。他以轻盈灵性的笔墨,在变化中生动之趣的线条,组合时创造出一种现代的意境和构成。特别是有时以类似'铁丝'的线条,表现出造型中的一些现代特质。注重传统技法的运用,但又不排斥新的技法和新的笔墨,由此可以看到中国绘画的发展和演变,以及传统笔墨的继承和新生。 他将人物的精彩片断融于画中,恣意描绘了边疆的鲜活艷丽,典雅宁静,使画面带着浪漫的诗情,进入一个「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艺术圣境。此时,主观的生命情调和客观的富有生机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合二为一。另外,画家追求的和谐之境,也落实在画面气势的营造、笔墨的经营、时空的置换、以及心与物的交融之中。它不仅在格调上洋溢着和谐的意境之美,而且在笔墨、构图等技法上也在追求着和谐之境。画家追求色彩的变化与和谐,色墨并用,墨色相辅,呈现出色彩斑斓、变化丰富、激情充盈的视觉效果。同时,他还着意经营画面中曲直、虚实、干湿的呼应与协调,使各种构成元素在矛盾中最终走向和谐统一。 在意境的营造上,王明明一向追求恣意灵动、简洁劲秀的隽永之风,令笔下的人物图式在生动传神的塑造之外,透露着平淡天真的审美意趣。平淡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认识。历史上有这样一个禅宗故事,说一个老和尚一开始「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后来就变成「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又过了十年,又变得「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了。这样一个过程,就是人类走向精神成熟或是回归本质状态的必然过程,符合「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美学思想。而天真的风格是绘画审美的最高要求,这种意趣的内质其实就是画家心性的外化,元代的倪云林,主张「虽极省笔而天真自得,用墨随意,始见天真」。王明明正是从古人的笔墨经验中,吸取了最有价值的部分,不拘泥于笔墨上的苦心经营,而是笔随心动,自然率性,在秀逸华滋之中凸显空灵的墨象,呈现超逸轻灵的「逸趣」,释放出画家的本真性情。因此无论是福建渔家的有盐有味,还是青藏牧民的的粗犷豪迈,纷纷映现在画家的审美视野中,并通过洒脱灵秀的笔墨转化为凝结了情感和造诣的水墨语言。 由于王明明有多年练就的书法功底,使他在十开人物册页中,不知不觉地注入了一定的书法元素,从而突出了文人画的笔墨特征。他在飞舞的线条与富有张力的画面结构中,营造了一个奇幻灵变的水墨世界。那里涵盖了艺术家所要表达的一切,形神、气韵、风骨、阴阳、刚柔、虚实等等,都通过丰富变幻的线条演化成神妙的人物形象。或婉丽娟秀,如清泉溪流蜿蜒曲折;或温和敦厚,丰腴中透出劲健。饱满中不乏力度,渗透着中国传统的中庸之美。 王明明运用墨和色彩的交织,构建诗化意境的少数民族人物图式,充满浪漫唯美的现代之风。清润简约的笔触,淡雅冷逸的色调,营造极富诗意和想象的边陲情境。画家将对自然、艺术和人生的热爱逐渐衍化为一种诗意的冥思,并在诗的氛围中,倾诉潇洒自如的审美理念,生机活泼、意趣横生的审美表现,使作品蕴含着含蓄丰满的典雅诗意。因此他笔下的边疆风情,往往呈现出恬适宁静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里,无论是渔女的灵动神态,还是牧民舒卷的姿容,皆流露出一片秀雅之境,体现了一种远离闹市,脱离尘嚣的清幽之美,反映了画家对原始野趣的向往与追求。画中的禽鸟、鱼虫、线网、牧林等种种物象,融入了自然与心灵的空间,是对感性形象的神韵和情趣的超越,最终结构为一种清新盎然的艺术境界。 我们可以看出,王明明的人物画在守望传统的同时,也在尝试着向现代水墨语言的转型,在色彩和构成上洋溢着强烈的时代气息和审美情趣。画面中那些抽象的线条与斑斓的色块组合,皆属于画家对当代水墨人物的实验性的探索。它完全打破了传统人物的语言束缚,像是从过去完整的体系中拆解开来,再对作品的笔墨、色彩和构成,进行重新的包装和整合。这样产生的效果是奇异的、出人意料的,但充满了时代的新意和美感,似乎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标准,同时也代表了人物画在这个时代的一个发展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