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3287 冯大中 2004年作 清泉出山 镜心

清泉出山
拍品信息
LOT号 3287 作品名称 冯大中 2004年作 清泉出山 镜心
作者 冯大中 尺寸 70×137cm 创作年代 2004年作
估价 80,000-120,000 成交价 RMB 92,0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镜心

【题识】清泉出山图。甲申初春,伏虎草堂主人大中。
【印文】大中印信、肖形印
【说明】附画家与作品合影照片。

冯大中 b.1949
Feng Dazhong
辽宁人,号伏虎草堂主人。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辽宁省美协副主席,国家一级画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多年来,冯先生先后在北京、香港、日本、台湾、新加坡、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举办展览,作品多次入选全国性大展并获奖。作品《苏醒》、《母与子》入选《中国美术全集》;作品《苏醒》、《惊梦》入选「中国百年画展」及《中国百年画集》;有18件作品为中国美术馆收藏,另有数十件作品被国内外重要美术馆、专业机构及收藏家收藏。冯先生在日本、香港以及中国荣宝斋、杨柳青、人民美术出版社等出版机构已出版多种画集、画谱。2010年5月,大型现代建筑「山舍—伏虎草堂·冯大中艺术馆」揭幕,截止2012年初,该建筑已获包括「WA中国建筑奖」在内的五项国内外建筑大奖。

冯大中成名于上世纪80年代。他一出场,就引起了画界的注意,一是因为他笔下的白山黑水,一是出没于这」白山黑水」间的东北虎。这两个题材其实是一会事,即「家园」和它的「园主」。波德莱尔曾说,「大自然是一座庙宇」。不错,因为它令人敬畏,又令人向往。冯大中正是带着对自然的这种敬畏之心和向往之情展开他动情的叙事。他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不放过任何一个进入他视线的细节,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娓娓道来,对大自然的山山水水、沟沟豁豁如数家珍。他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它的阴晴朝暮、雨雪冰霜,他很像一个痴情于大自然的追随者,从一往情深,到终身相许。
强调这一点之所以必要,是因为我不想把冯大中界定为一个一般意义上的山水画家和画虎专家。传统山水画家高峰林立,难以逾越。而现在画山水的又如汗牛充栋,能有突破者少而又少;而以擅长画某种动物闻名天下,这种陈旧的老式套路更是上不了台面。所以,要在这两个题材中走出新路,引人瞩目并非易事。但冯大中却通过自己的悟性和努力,把这两类题材都升华了,升华到让人耳目一新。冯大中的山水不是我们常见的那种程式化的「八股山水」,他的山水是深植于他生长其间的那块「土地」。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是东北的白山黑水养育了冯大中这样的艺术家,他是真正立足在自己生存的这块土地上,表达自己对这块土地的爱,并从中发掘出最美、最深厚、也最有价值的审美意象。他把东北最重要的自然之美——白山黑水以及出没于其间的生灵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他的艺术能够取得成功和他直接面对自然的视觉体验密切相关,他的艺术不是间接来自于传统,更不是间接来自于他人,而是直接来自于自然本身。正是这个原因,使他在这两个领域重新焕发出一种蓬勃生机。
冯大中的老虎和山水,不是主体和背景的关系,而是主人和家园的关系。他是把山水作为虎的家园来画的。而虎也不是从人的视角,把它看作野生动物,或者把它作为一个镇宅辟邪的象征物。虎在冯大中的画中是被「拟人化「的,是亲情的,日常的,平和的,家庭式的。因为他是把虎作为人的「拟像」来画的。我们都知道《水浒》中武松打虎的故事,李逵探母而母被虎吃掉的故事,都是描写人与虎你死我活的对立关系。历代画虎的画家虽然少有直接描述这种生死场景(敦煌壁画中曾有以身饲虎的场面),但也都是从人的视角来画虎,也即把虎是作为人的一个潜在的对立面,因此画家必然会强调虎的凶悍和威猛。但大中画虎,不是站在人的立场上把虎当成一种自然的威慑力量,也不是把虎当做被人征服了的对象和纯粹观赏的对象。在冯大中的艺术中,不存在人和虎的对立关系,而只有虎与虎、虎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就因为他是把虎当人来画的。当他把虎人格化了之后,虎便成了人的替身。他喜欢画虎与虎形影不离的伴侣关系,抑或大虎与小虎的亲暱关系,因此,大中笔下的虎充满了人的柔情和善意。而作为虎的家园的山水,也被描绘得细腻温婉,情意绵绵,即使被冰雪覆盖,依然能透出宜人的暖意。
—贾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