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553 张大千 1960年作 清风高洁 镜心

清风高洁
拍品信息
LOT号 2553 作品名称 张大千 1960年作 清风高洁 镜心
作者 张大千 尺寸 193×102cm 创作年代 1960年作
估价 6,000,000-7,000,000 成交价 RMB 8,050,0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镜心

【题识】庚子六月,大千居士爰大风堂作。
【印文】三千、大千
此图作作于1960年,逾17平尺巨幅,实属罕见。
张大千爱荷,一生画荷无数,他以「君子之风,其清穆如」喻荷,盛赞其高洁。每当花开时节,大千都要四处赏花、写生,在居住的庭园内,通常要开辟池塘,遍植荷花,即便在环境稍局促的摩耶精舍,他仍用几只大缸养满荷花。荷花画法承袭石涛、八大,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此作构图十分充实、饱满,营造出浑厚的气势。作者用没骨法画荷叶,大笔蘸淡青扫出大体,兼而配合不同浓淡程度的墨色层层晕染叶体,笔墨的浓淡使远近景有了自然得过度和衔接,使画面富有层次感,筋络之间巧妙留出若干水线,繁茂交迭的荷叶而不失清透。荷杆可谓画面的梁柱,作者用渴笔焦墨,两笔完成,一笔自上而下,一笔自下而上,两笔接拢,似篆书一般,顿挫有势,实为其典型笔法。参差的枝干由多出生出,穿插于荷叶之中,或显或匿,多变的弯曲体现婀娜之态,笔挺之处尽显典雅华贵。荷花分列三处,趣味横生。中间偏右者最大,为盛开之时,花瓣线条弧度较大,配以浓密的花蕊,肆意生长,略隐于枝干之后,似人之成熟而内敛;左上者略小,叶尖点以浓墨,花蕊未现,几近绽放而略有收紧之势,描绘青春迸发的前奏;右下者最小,惟有一骨朵,虽小而亭亭玉立,亦饱含年少之倔强与勃勃生机。画面中的水草在大面积的晕染中穿插,配合花生长之势外辅以连接各部。

不同时期张大千水墨荷花特点介绍
最初的荷花图多是大师仿古人之姿临摹或演绎的。在二十岁左右的张大千多临摹八大山人的作品直至三十岁时张大千临摹过众多名家的名作石涛、陈白杨等国画大师的画作都为他熟知。这也决定了张大千早期的荷花图中个人性格并不明显多是对前人作品的赏析与借鉴然而张大千悟性极高且爱好钻研不仅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了山水画的技巧而且开始走向自己独特的道路。
中期的张大千是在吸收八大山人、石涛等名家基础上并且吸收了宋代绘画的特点赋予笔下荷花更多的物态和情态。这一时期的张大千经历了最初的临摹学习期开始赋予荷花各种各样的情态更有个人的性格。他笔下的荷花或姿态典雅或富丽堂皇或清新脱俗更显水墨的酣畅淋漓。而荷花图中的水草更成为令人赞叹的衬托亮点。应该说这时期的荷花图多采用复笔点缀的方法起到提神醒目的作用。张大千同样是一位优秀的书法大家他非常注重书法与绘画的结合二荷花图中的题款笔法流畅富有神韵这与荷花高洁不屈出淤泥不染的气节相辅相成成为传世佳作。
晚期是张大千绘画历史上第二次巨大的变革。他对绘画在泼彩、泼墨彩艺术上的研究不仅为山水画的创作带来了新的突破也开辟了荷花绘画上的新境界。他在山水画上的手法改进更好地表现了荷花的本性这正是大师化古为今的体现。虽然此时大师笔下的荷花肩非常多的抽象色彩但细细品来无不显示着荷花具象的神态与高雅气度。虽然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大师笔下的水墨荷花有着不同的神态和色藴但是无不显示着大师淋漓尽致的写意风格。分析张大千水墨荷花的特点我们会发现他的荷花图、书法艺术更是个人品格的体现。为何大师如此喜欢荷花呢?
张大千水墨荷花情结的原因分析
大师爱荷喜欢栽种荷花池喜欢画荷花从大师一生来看他对荷花的钟爱从没改变过。特别是大师居于颐和园时在五年的居住期间内大师常常就坐于荷花池边对池中饱满圆润的荷叶清新典雅的荷瓣兴趣更加浓厚。大师喜欢荷花他笔下的荷花更是别具风骨不难看出在他那落落大方雅俗共赏艳丽而又不失气度的风骨之后是大师高尚品格的体现。由此我们分析大师的荷花情结可以从两个视角去探索。
1.大师笔下的花卉种类繁多但作品最多的还是荷花这与大师的个性有着密切关系。从古至今荷花被誉为是洁身自好高贵品格的象征。而这种出淤泥不染的清雅不俗性情恰恰是大师本人的体现。大师在世期间经历了混乱的时局但是荷花那种不向世俗低头保持自身高贵品格的个性却与大师个性相吻合。因此大师笔下的荷更是自己的写照。世人旨浊我独清是一种坚持池是一股勇气。荷花虽无人类悲苦却与人同性。
2.张大千的荷花情结与个人经历不无关系。大千大师早年曾经出家晚年也隐居国外。这是一种不入世俗看淡凡尘超脱的人生过年。而荷花启古以来多被寺庙佛家所用意为净土、安然的寄托物。而大千先生早年出家百日以及几次隐居山野的行为却与荷花的这种寓意相似。世俗虽混乱但是却渴望一片宁静安详的净土秉承那种高洁浩然正气这是大师荷花情结的一个原因。
张大千泼墨荷花的绘画理念
1.明白物理双察物态体会物情。艺术来源于生活大师的荷之所以活灵活现富有神韵来自于大师在生活中细致地观察他十分重视荷花实物形态的观摩长久的观察大师对荷花的生长规律和各种姿态铭记于心这为大师的文艺创作奠定了基础。写生与物态的研究是其创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长期的观察和研究大师笔下的荷花无论是工笔还是写意均附有丰富的情感意涵更将荷花或妩媚或清丽或风雅或高洁的品行展露无疑。
2.师承前人却不拘泥于古法启成独特的手法。在大师早期曾经对前人的绘画作品有过非常多的临摹和效仿特别是受石涛和八大山人绘画影响大。大千大师的绘画奔放洒脱这与石涛作品风格也较为接近。但是不同之处在于大师能够取各家绘画的精髓为自己所用进行创新。大师从石涛绘画中取「气,’赋予绘画恢宏的气度从八大山人的笔法中学习「韵」使笔下作品富有神韵户古灵沽现既把握生物原有的本性汉更具灵性。在学习的过程中他熟练掌握了八大山人的泼墨形式将水墨的魅力展露无余。而且他还创造出意气飞扬的画风。并且大师讲究体察物情、物态、物理着重实践研究。这些因素共同塑成大师非凡的成就他的作品无论是在工笔、没骨、写意、设色还是水墨上都是绝佳上品。在其晚年更是以泼墨、泼彩的方式厕作气势更加磅礡有力超越了花卉的本性。不仅采纳文人绘画细腻生动的笔墨方法而更有超脱的气势是集古今画荷之大成者将笔墨用法发展到新境界。而且大师还将绘画艺术与他的书法艺术相结合用书法将画作的笔意表现出来在师承古人的基础上却与千人绘画差距绝大成为自己特有的风格。
—节录自《张大千的水墨荷花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