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9 陆俨少 1982年作 雁荡山 立轴
LOT号 | 2819 | 作品名称 | 陆俨少 1982年作 雁荡山 立轴 | ||
作者 | 陆俨少 | 尺寸 | 95×44cm | 创作年代 | 1982年作 |
估价 | 350,000-500,000 | 成交价 | RMB 690,000 | ||
材质 | 设色纸本 | 形制 | 立轴 | ||
【题识】昔游雁荡,住山半月,于寓居门近,每荒榛老木溪涧洞壑,虽不知名而景殊清幽,正不必二灵二湫,始震铄人耳目也。壬戌七月陆俨少并记。 【印文】俨少、宛若、嘉定、晚晴轩 【说明】陆俨少自题签。陆俨少家属提供。 世人多重黄山,故黄山画派,大行于世。我独爱雁荡,认为远较黄山能入画,它雄奇朴茂,大巧若拙,厚重而高峙,似丑而实秀,为他山所无。故我多画雁荡。东南泉石之胜,当推雁荡为第一。 —陆俨少 雁荡山位于浙江乐清县内,素有「海上名山」、「寰中胜境」之美誉,史称「东南第一山」。因其「岗顶有湖,芦苇丛生,结草为荡,秋雁宿之」而得名。雁荡山最早的北宋郭熙的《林泉高致》里面就有记载,雁荡山被列入了名山巨镇之中,可见,雁荡山的知名度在北方依旧很高。进入20世纪,雁荡山再次成为名山大川中尤为受书画家青睐的写生胜地,这些大师包括黄宾虹、陆俨少、潘天寿、吴弗之等。 陆俨少一生最爱雁荡,曾于1963年、1982年两游雁荡山,并以雁荡山为题创作了多幅作品,陆老曾于70年代总结道:「雁荡之山非甚高,松桧草树之林非甚密。而泉瀑之胜,左右俯仰之间,不胜应接者何也,盖其石坚而不渗漏,又近海多雾雨而云烟结集故也。故写雁荡当写石写泉又当写云,并云泉之源也,而石泉所恃以存也。此三者具而后雁荡之胜慨全矣。」可见雁荡佳山实属陆俨少心中最理想的描绘对象。 「雁荡题材」堪称件件精品。是作《雁荡山》创作于1982年,正是陆俨少艺术巅峰期。作者以近八平尺的尺幅描绘「雁荡山」、「雁荡云」与「雁荡水」 嶙峋之山自下而上层层累积,虽整体呈繁密之状,但陆俨少借助远近山石、奔流而下,呼啸而过的飞瀑、云气缥缈灵动的烟云、虬枝老干劲送挺立之形态、夹叶之形状及色彩,以及笔墨虚实浓淡、色设等手法对画面加以有机处理,使得满布的画面空间开合有致、烟云自然鼓荡,与人以去留无意之感。全画空间丰富,虽密布而仍疏朗,给人以密不透风,厚重坚实之感,但于图硕大稳重中又兼具灵动之气,北宋郭思纂集的《林泉高致》载其父郭熙之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读得此画乃概叹陆老深得山水画「高远」之旨趣,此作深得雁荡山之美,奇峰遍布、山峦相倚、林木茂植、泊湖泉瀑,整幅笔墨老辣、气势灵动,「墨块」、「留白」运用得相得益彰,观者仿佛亲临其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