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875 张大千 1933年作 行书道济诗 镜心

行书道济诗
拍品信息
LOT号 2875 作品名称 张大千 1933年作 行书道济诗 镜心
作者 张大千 尺寸 138×68.5cm 创作年代 1933年作
估价 150,000-200,000 成交价 RMB 253,000
材质 水墨纸本 形制 镜心
【出版】
1.《千古传奇张大千艺术展作品集》第144页,中国文联(北京)出版社,2014年出版。
2.《江山万里张大千艺术展作品集》第178页,中国美术馆(北京)出版,范迪安主编,2014年出版。
3.《登峰造极张大千逝世30周年纪念精选》》第187页,长流美术馆,2013出版。
4.《长流艺闻》第267期第55页,长流美术馆出版,2013年。
【题识】千回百折故城河,东倾西长分嵯峨。
白杨灌木参天柯,处处成行古道么。
古冢荒碑庙逶迤,水流浪打雪狼窝。
行路之人嗟叹多,峥嵘斧削飞岩坡。
癸酉七月张大千。
【印文】西川张爰、金石同寿
【展览】
1.江山万里张大千艺术展,中国美术馆(北京)2014年1月。
2.千古传奇张大千艺术作品展,山东美术馆,2014年4-5月。

「大千体」书法的形成
张大千幼年随母亲和姐姐学画的同时,也随精苏体书法的四哥张文修习字,更得到擅画和欧体书法的二哥张善子指点,学习家传的王羲之《曹娥碑》和「草书」。1919年后拜曾熙、李瑞清为师,严格系统地「学三代两汉金石文字、六朝三唐碑刻」,并且有二师的书法风格。后又随着模仿石涛、八大等明、清画家作品的需要,又学习他们的书法,并由明清上溯宋元直至隋唐以前。所以张大千向二师学习书法是从古而近的路径,而学画需要学习书法又是由近至古的道路,形成了覆盖对历代书法的学习,涉及了碑学和帖学。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张大千初步具备自己的书法特点,逐步完善形成了「大千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