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824 王铎 1646年作 行书临阁帖 立轴

行书临阁帖
拍品信息
LOT号 0824 作品名称 王铎 1646年作 行书临阁帖 立轴
作者 王铎 尺寸 151×46.3cm 创作年代 1646年作
估价 500,000-800,000 成交价 RMB 575,000
材质 水墨纸本 形制 立轴
出版:
1.《王铎书画编年图目》,第110页,文物出版社,2004年。
2.《王铎书法经典》,第134页,山东美术出版社,2009年。
题识:夏热,体中复何如?廿八日书至魏十三兄处,今早信还,已过扬州。追问不及,极驰情也。丙戌二月临,王铎。
钤印:王铎之印、 烟潭渔叟
明代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期,禅宗思想流行,这一时期文化思想比较自由,艺术创造十分发达。王铎(1592-1652)的艺术审美思想正是在这一哲学与艺术思想的转折时期发展而来,《拟山园选集》卷八十二《文丹》一文中便显示出了其“怪”、“变”“奇”的独特艺术审美思想。这些思想感悟是他在受到自由学风和时代精神的影响后,不脱离传统的继承下寻求的革新与平衡。在这种传统与反叛的交织下,形成了其书法作品中的强烈冲突与险峻不羁的独特风格。
王铎敏而好古,认为学书必先继承,只有在前人作品的钻研,才能有所创新,自成一格。他苦心专研《阁帖》,常谓:“余从事书艺数十年,皆本古人,不敢妄为,故书古帖日多”。
王铎临古书迹的艺术特点重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师古不泥。王铎具有十分深厚的书法功底,其法度严谨,集诸家之大成,在继承的基础之上敢于创新,臻而自化,在笔法、笔势、用墨、布局方面均有自己的独特的风格。二、强调胆、气、力。王铎在率意、气足和对“力”把握上,有其独到的见解:“文要胆。文无胆,动即拘促,不能开人不敢开之口。笔无锋锷,无阵势,无纵横,其文窄不大,单而不耸”;“全无气,不名为文”;“大力如海中神鳌,戴八肱,吸十日,侮星宿,嬉九垓,撞三山,踢四海”;“虎跳熊奔,不受羁约”,启功先生有言曰:“觉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三、集书家之大成,触类旁通,化古为今。王铎的临书,意在透过临古而表现自我,将情感融入其中,是一种再诠释,不受古帖的束缚,有时完全脱离古帖,只以古帖文字为内容来表现自我书风。
此轴经《王铎书画编年图目》与《王铎书法经典》出版,为水墨纸本,高151厘米,宽46.3厘米。书于明崇祯九年(1646年),时年王铎55岁,是其晚年之作,观此作虽为临古,但笔法厚重雄强,自成一家。全文书法古朴刚健,字距参差错落,纵横捭阖,大起大落,笔墨酣畅淋漓。其用笔粗狂沉着,强健挺拔,富有变化。线条圆润丰满,具有层次感与厚重感。笔画跌宕起伏,挺拔劲直如。王铎的成功就是将“二王”一路笔法做了各方面的调整,使线条苍劲刚毅而富有弹性,有“锥画沙”、“印印泥”之妙。通过提按以及运笔的疾迟控制,使其最终形态显得骨气洞达、风神潇洒。
王铎书法行书、草书师承钟繇、王献之、颜真卿、米芾,用笔疏放,张弛有度,法度之内流转自如,洒脱大气,痛快淋漓。清末书画大师吴昌硕赞其书法:“文安健笔蟠蛟璃,有明书法推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