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7 邵弥 1634年作 泉壑遐思图 立轴
LOT号 | 0827 | 作品名称 | 邵弥 1634年作 泉壑遐思图 立轴 | ||
作者 | 邵弥 | 尺寸 | 111×24cm | 创作年代 | 1634年作 |
估价 | 500,000-800,000 | 成交价 | RMB 862,500 | ||
材质 | 水墨纸本 | 形制 | 立轴 | ||
出版: 1.《明清山水名画选》,第26图,民国珂罗版。 2.大村西崖编《中国名画集》第四册,龙文书局,1945年。 3.铃木敬编《中国绘画总合图录》第二卷,图版S12-018,东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 著录: 1.汪士元著《麓云楼书画记略》,“邵瓜畴泉壑寄思图轴”,1922年6月影印手写本。 2.徐邦达编《改订历代流传绘画编年表》,第155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年。 3.徐邦达著《古书画过眼要录·元明清绘画》,第463页,故宫出版社,2015年。 题识:销声去智泉深隐,泄翠沾蓝石好奇。涧道屐寒吟费后,花龛签响论成时。甲戌春三月清明前二日,文抚社兄过余颐堂,签以藏书,雨亦纤纤不已。舟旋三日而别,别不忍遽去,为写泉壑一区,以寄遐思。弟邵弥。 钤印:带志负气之人、邵弥之印、僧弥、种瓜五色、藏经室、松下 题跋:邵瓜畴泉壑遐思图,伯郊世兄属题,甲寅(1974)静农于台北龙坡里。钤印:台静农、静者。 鉴藏印:徐伯郊家珍藏、铁衣心赏、昭余渠铁衣珍藏书画印、夏山楼藏书画记、麓云楼书画记、士元珍藏。 说明: 1.汪士元、韩慎先、渠铁衣、徐伯郊旧藏。台静农题跋。 2.汪士元(1877-1935后),江苏盱眙人,字向叔,斋号麓云楼,因其藏有宋徽宗画《晴麓横云图》而得名。近代著名收藏家、书画家,著有《麓云楼书画记略》。 3.韩慎先(1897-1962),字德寿,北京人,其祖父韩麟阁曾为清吏部官吏。后移居天津,供职于天津艺术博物馆,任副馆长。他早年在天津自开古玩店达文斋据说他曾先后收藏过元代王蒙的《夏山高隐图》和清初王石谷的临本,因而以“夏山楼”名其斋号,并自号夏山楼主。他是早期的书画鉴定权威之一,1961年文化部组织全国书画鉴定小组,他与张珩、谢稚柳为三人小组,赴全国各地鉴定书画,影响深远。 4.渠铁衣,翁同龢之侄孙翁斌孙的女婿,山西富商,琉璃厂古玩铺虹光阁股东之一。 5.徐伯郊(1913-2002)是文物鉴定名家徐森玉之子,家学渊源,知识渊博,书画鉴赏的造诣很高。他长期旅居香港,任职银行界,又是一位大收藏家。也是建国之初我国文化部为抢救流失海外文物而成立的「香港秘密收购小组」的负责人,为国家收回大量的文物。 6.金城曾于1920年作《临邵弥山水》,《中国近现代画家•金城画集》第77页,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 “风流已矣吾瓜畴,一生迂癖为人尤,僮仆窃骂妻孥愁。瘦如黄鹄闲如鸥,烟驱墨染何曾休。“是清初吴伟业在《画中九友歌》中关于邵弥的肖像诗,诗文提到了邵弥的洁癖,也阐述了邵弥一生对艺术的追求。 或许是“一生迂癖为人尤“的原因,邵弥的画作亦如其人一样,笔墨极其精炼,空灵淡雅,然画格极高。《泉壑遐思图》绘古木两两,清瘦枯逸。一高士在坡岸昂首观望:怪峰巨岩之中一挂天绅自石出,飞落数尺直下,忽间以留白,不禁引人进入“飞花碎玉”般空旷的遐思之中。作为“文抚”社兄,时邵弥四十一岁(1634),此时邵弥之作已极为时人所重。末春时节近清明之际,文抚社兄过邵弥颐堂,二人“签以藏书,舟旋三日而别,别不忍遽去”,至二人分别之时,纤雨纷纷,邵弥为友人“写泉壑一区,以寄遐思”。在三年后(1637),邵弥又因另一友人南明社兄“携书远赠”,用同样的方式再作诗画以赠友人。(邵弥《积书岩图》,无锡市博物馆藏,《古代书画图目》苏6-060)。 《泉壑遐思图》由汪士元、韩慎先、渠铁衣、徐伯郊旧藏。并著录于汪士元《麓云楼书画记略》中。在此间,金城曾于1920年作《临邵弥山水》(《中国近现代画家•金城画集》第77页,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至1974年,徐伯郊携《泉壑遥思图》至台北龙坡里,请台静农题于裱边。《泉壑遥思图》在多年后,又巧与画意相映,再一次见证了一段同道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