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840 王原祁 云山苍翠图 立轴

云山苍翠图
拍品信息
LOT号 0840 作品名称 王原祁 云山苍翠图 立轴
作者 王原祁 尺寸 91×32cm 创作年代 --
估价 800,000-1,000,000 成交价 RMB 1,012,000
材质 设色绢本 形制 立轴

题识:王原祁恭画。
钤印:臣原祁
鉴藏印:涵础收藏碑帖书画、李氏家藏
说明:“涵础收藏碑帖书画”“李氏家藏”或为李培基(1885-1970)藏印。李培基,字涵础,河北献县人。幼年应童子试,落第后入中学堂。湖北陆军军官讲武堂毕业。曾历任《晋边日报》编辑、河北民政厅厅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与郭风惠交往颇深,并同张伯驹属“稊园诗社”社员,唱和诗文,参与书画的品鉴。著有《古鉴斋诗钞》等。

王原祁为康熙九年进士,后以画学精能,被招为内廷供奉,属于清代词臣画家中的佼佼者。康熙帝对于王原祁的绘画非常欣赏,常以其作品自随,甚至会在“万几余暇”,亲自观看王原祁挥毫作画,可见其癖嗜之深。作为学问与修养极高的一位皇帝,对于王原祁艺术的认可并非无因,即以此幅王原祁设色山水为例,简而析之,或可略知端的。
此图绢本设色,作山中白云景象。近景处画水边巨石,上生古松四株,姿态偃仰有致,长短相合,树势整体向水畔倾斜,引出小桥流水。在流水上侧,一樵夫正自坡岸行来,引导观者的视线转向画面右侧的村落与人物,在溪山平旷处,一高士执杖回顾,一童子携琴而来,其深远处有村落屋舍,掩映在林峦山色之中。山中白云的留白又和另侧平地的留白呼应,虚实相生。主峰高峙,重心居左而气势向右,如此,则此图在整体丘壑经营上就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虚实相生的美感。这一点正是王原祁所着意经营的山水“龙脉”,其论画注重“龙脉为体,开合为用”,所谓“龙脉”,并非是直接表现在画面的具体形象,而是指山川内在的精神气象,一种浑沦一体的生命律动,而其表现形式,即具体形象之间的开合关系。在王原祁的绘画中,山石、树木、流水等一切形象,都具备两重的“身份”,一方面作为表现对象而存在,另一方面,则作为一种抽象性的符号因素,参与到构建画面整体结构过程中去,呼应关合,极尽虚实错综之妙。这一点,一方面源于王原祁对于董其昌画学理论的继承和深化,另一方面,也和中国文化尤其是朱熹以来的宋明理学观念息息相关。在这幅山水画中,我们可以看到王原祁对于这种“体用”关系的深刻运用,春山蔼蔼,白云浮动,村墟错落,流水高士,愈观愈见其妙。
此图皴法颇类王蒙,笔墨似不经意,而绵中裹铁,韵味醇厚。山头短笔点染,草木茸茸,设色雅淡,树木偶用石青,点亮画面。此种构图古人亦有,王原祁师古而不泥古,表现出一种极富个人特色绘画风格。在一则画跋中,王原祁提到:“大痴画法皆本北宋,渊源荆关董巨,和盘托出其中不传之秘,发乎性情,现乎笔墨。有学而不能知者,有知而不能学者。今人臆见窥测,妄生区别。谓大痴为元人画,较之宋人门户迥别,力量不如。真如夏虫不可以语冰矣。明季三百年来,推董宗伯为正传的派,继之者奉常公也,余少侍几砚间得闻绪论。”这其中,不难看出王原祁对于传承古人衣钵的自信,这种画派“正统观”,也是他能够在保守与突破之间取得平衡的理论基础。画面左下落楷书款:王原祁恭画,钤印“臣原祁”,“王”字上有小块挖补痕迹,不难推测当是一“臣”字,此图为供御之作无疑。
如果说元画多归于萧瑟和隐逸,那么王原祁的绘画则体现出一种平和深切的体认精神,一种综合博览的学者气象,一种醇厚深粹的画面美感。康熙皇帝对于王原祁作品的欣赏,正是由于深受儒家学说浸润之后所产生的深层心理认同。“画者,文之极也”,此之谓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