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41 明晚期 顾绣十六应真册页
LOT号 | 5641 | 作品名称 | 明晚期 顾绣十六应真册页 | ||
作者 | -- | 尺寸 | 长25×21cm | 创作年代 | 明晚期 |
估价 | 1,200,000-2,200,000 | 成交价 | RMB 1,380,000 | ||
材质 | 形制 | ||||
备注: 重要私人收藏 本品以顾绣之法作十六应真册页,刺绣中的众罗汉或嬉笑愁怒、或定寂悟觉,瞻盼凝睇间法相庄严,显出佛家济世度人,天神护法镇界的天职。每幅构图巧妙,线条流畅,有曹衣吴带遗韵。绣技已达出神入化之妙,劈丝细至一二,以平戗直铺为主再加勾、接、滚、刻等针法,使作品丝亮线光、呼之欲出。 十六罗汉又称十六应真,罗汉又名阿罗汉,是永住世间护持佛法的十六位罗汉,《大阿罗汉难提蜜多罗所说法住记》记有十六罗汉的名称。乾隆皇帝对十六应真图像,十分重视、笃爱、欣赏,多次提赞,如御制《吴彬十八应真图歌》、《西番古画十八应真赞》、《庄豫德摹贯休补卢楞伽十八应真赞》、《贯休画十六应真像赞》等,都是对图画及罗汉的赞誉。一些近臣又把这些图赞制成玉册,进奉宫廷。此类作品,故宫博物院有收藏,见于出版物的有《丁关鹏所画十六应真赞》、《御制十八应真像赞》等。而本套册页以刺绣为之,实为罕见。 顾绣”又称“露香园顾绣”,汉族传统刺绣工艺之一。顾绣是上海地区工艺品中的瑰丽奇葩。起源于明代松江地区(今中国东部上海市)的顾氏家族。顾绣也因此而得名。顾名世曾筑园于今九亩地露香园路,穿池得一石,有赵文敏手篆“露香池”三字,因以名园,故世称其家刺绣,为“露香园顾绣”或“顾氏露香园绣”或简称“露香园绣”、“顾绣”。它是以名画为蓝本的“画绣”,以技法精湛、形式典雅、艺术性极高而著称于世。顾氏后裔精于刺绣,绣品精美典雅,技法独到,常用于家中陈设和馈赠亲友,因此称之为“顾秀”。“顾秀”素来享有"画绣"的美誉,在中国织绣工艺中占有重要地位。 清初松江府状元戴有祺著作《寻乐斋诗集》“露香园缪氏绣佛诗注”曰:上海顾绣始于缪氏(缪氏是顾汇海之妾),尤其擅长山水人物。顾绣,作为绘画中的一种特别形式,早就引起了有祺的关注与兴趣。“顾绣始于缪氏”之说,是戴有祺第一个指出的,这是他悉心研究顾绣后的结果。据传顾氏的绣法出自宫廷,绣品纹理细若发丝,针刺纤细如毫毛,配色精妙。绣制时不但要求形似,而且重视表现原作的神韵,且做工精细、技法多变。仅针法就有施、搂、抢、摘、铺、齐以及套针等数十种,一幅绣品往往要耗时数月才能完成。所绣的山水、人物、花鸟均精细无比、栩栩如生,受到官府和民间的广泛推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