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44 15世纪 丹萨替寺铜鎏金吉祥天母
LOT号 | 5544 | 作品名称 | 15世纪 丹萨替寺铜鎏金吉祥天母 | ||
作者 | -- | 尺寸 | 高31cm | 创作年代 | 15世纪 |
估价 | 1,600,000-2,600,000 | 成交价 | RMB -- | ||
材质 | 形制 | ||||
备注: 1.丹麦收藏家Henning Elimar(1928-1989)旧藏,其为电影导演及影院经营者,本件佛像是他1970年左右在尼泊尔徒步旅行时得到; 2.北风堂珍藏。 此尊丹萨替铜鎏金吉祥天母像,头戴五花冠,头顶束高发髻,髻顶为怖畏十六面,上饰花叶镶嵌的摩尼宝顶;主尊面形宽大饱满,三目圆鼓,龇牙咧嘴,形象威猛恐怖;两耳边有束冠的花结和U字形翻卷的缯带,耳下垂圆环。躯体健硕壮美,肌肉饱满柔和;胸部双乳微微隆起,腰肢纤细,带有明确的女性特征。其上身袒露,胸前挂项圈和U字形长链,下身围兽皮裙,腰间束宝带,手臂和足部戴有钏镯装饰,全身还挂有骷髅串。吉祥天母半跏趺骑坐于骡子背上,右腿横盘,左腿下垂,姿态优雅自在,其右臂高举宝剑,象征智慧,左手握吐宝鼠鼬,象征财富,保留了吉祥天母司财的原始宗教功用,与印度教早期雕塑中黄财神的整体姿态与造型有相似之处。骡子曲足伏地,昂首向前,性情温顺和善,衬托出主尊外貌恐怖而本怀慈悲的实际品格。其铸胎厚实,表面镀金纯厚而绚丽,周身镶嵌绿松石,整体造型奇特,华丽非凡,是为丹萨替造像的典型工艺风格。 此像造型稀有,整体造像与早期风格更为相近,自在坐于法骡子之上,手握吐宝鼠鼬,既保留了吉祥天母的原始宗教功用,即司财的功用,同时还展现了女性护法神独特的风姿。第二,其风格独特,应出自西藏丹萨替寺。其躯体健硕,肌肉饱满,双目圆睁似杏仁,装饰繁缛,满身宝石镶嵌等,这些特征都体现了西藏丹萨替造像鲜明的风格特点,同类样式可参考国内私人收藏之14世纪四臂吉祥天母。 丹萨替寺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桑日县境内,县驻地以南、雅鲁藏布江北岸的帕木竹渡口。这里海拔4500米,足以俯瞰脚下数十公里的雅鲁藏布江。寺院依山而建规模宏大,布局合理,整体建筑群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约500米,占地面积约30多万平方米。1158年由噶举派僧人多吉杰布创建,建寺之后,多吉杰布在该寺收徒传法十多年,因其地名叫“帕竹”,该派发展为帕竹噶举派,丹萨替寺遂成帕竹噶举派的主寺。多吉杰布本人也被称为帕木竹巴。多吉杰布时期,丹萨替寺仅有其修行用的一间屋子。1198年起,方由多吉杰布的两位大弟子直贡巴、达隆唐巴开始修建祖拉康大殿。丹萨替寺的宗教地位非常高,到14至15世纪时已是西藏地区最富裕、最重要的寺庙之一。其造像历史自公元13世纪起从未间断,工艺高峰为13至16世纪,且样式独特,造型壮美,工艺精湛,装饰繁复,在藏传佛像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上世纪六十年代,丹萨替寺被毁,散见于西方的各大小公私博物馆、私人收藏、艺术市场和拍卖会上的丹萨替寺或者同时期丹萨替寺风格的造像大约有100余尊,另有遗址处出土300余尊,使得丹萨替寺造像成为藏传佛教收藏中一个极受追捧的品种,此尊吉祥天母即为其15世纪的代表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