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539 林风眠 风林 镜心

风林
拍品信息
LOT号 2539 作品名称 林风眠 风林 镜心
作者 林风眠 尺寸 64×65cm 创作年代 --
估价 1,200,000-1,50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镜心
【出版】《改革中国画的先驱者·林风眠》第64页,台湾雄狮图书公司,1979年。
【题识】林风眠
【印文】林风暝印
「林风眠的画是抒情诗,运藏着深远的意境,正因画中有诗,就不需额外题诗」。
—吴冠中

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坛,一方面面临着来自西方美术的冲击,一方面在中国画自身,也有着变革的思潮。在这「古今中外」的十字路口上,一部分中国艺术家独辟蹊径,开创了一种富于时代感的绘画风格,而这批画家中的领军人物,便是林风眠。
林风眠曾说:「绘画的本质是绘画,无所谓派别,也无所谓中西。」因此,在林风眠的作品中,我们既可以得见西洋画的质感,亦可以领略到中国画奥妙。著名画家吴冠中曾借用京剧的腔来说明林风眠的艺术特色。他说,林风眠的腔是独特而鲜明的,他寓圆于方。他基本采用方形画面,追求最大的扩展与最严谨的紧缩,在胀与缩的矛盾搏斗中构成力的平衡。
在林风眠看来,中国水墨画表现春、夏、秋、冬和风、雨、雪、雾诸种气候现象,不能表现光和时间,不能光色表现物体的体量,因而必须引入西方绘画的光色方法,以丰富中国画的表现力。力图把西方重体量和光色两种方法加以调合,将传统水墨的黑白只作为黑颜色使用,并根据不同的题材内容进行不同的处理。
此幅《风林》用色彩代替了传统的水墨,作品仍旧保持着水墨表现的透明性。从技法上来看,画中远景用的是国画的技法,色彩与宣纸的渗化,营造山间流岚的氛围,近景可见笔触与厚度的重色,又是西洋绘画的元素。黛色的远山绵延起伏,充满了形式节奏美感,挺拔的棕色枝干,成片的松针以墨色写出,清寂孤冷中蕴含着勃勃生机。
构图上,此幅吸收西画的构图和造型方法,强调形象的个性和环境气氛。正方形的构图中,几笔重墨写出前景的巨松,各具角度倚侧生长,林间小路留白如光,点睛而精妙,背景淡墨稍融,营造出夜晚的云影效果,形成了明亮后的含蓄,清晰后的模糊,单纯后的丰富,使全画沉浸在神秘的氛围之中。
原香港艺术馆馆长朱锦鸾先生曾撰有《从解体到结体—吴冠中的树景》文,由吴冠中笔下的树景的变化论述其艺术的发展。事实上,吴冠中的老师林风眠笔下的树景也经历了前后数度变化。由可见的各类林风眠相关题材作品可以深知,林氏笔下树景从早年的偏于具象、树景只占部分画面、多以绿施色渐渐变为偏于抽象和夸张、树景也充塞整个画面,其色彩也多出以赭、黑等代表沉闷、郁结之色。这种构图和经营的变化,显然与其心路历程息息相关。以此幅与出版于席德进《改革中国画的先驱者—林风眠》一书的《松林暮色》即可窥一斑。

林风眠不是以描绘和表现20世纪中国社会革命和相应的革命意识的艺术家,而是以描绘和表现充满个性色彩的20世纪中国人社会心理和生命情感的艺术家。通过他创造的艺术世界,我们感受到真诚、善良和力量,看到一个本分、执着、坚强纯真的灵魂。还可以体验到一个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明了的心灵历程,一种纷纭变幻的境况中坚守着的对美好人生的憧憬,一场将民族心理意识与西方文明融合起来以使自身迈向现代的漫长的精神跋涉。这心灵历程、美好憧憬和精神跋涉五彩缤纷,又艰难沉重;它始终朝向业已选定的目标移步前奔。溪水、清风和花香给它欢乐,沙漠、荒丘和独行又带给它孤寂。它已习惯以宁静面对纷乱,有时也不免要撕裂云层般的吶喊几声。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有几个画家能像林风眠的作品这样,展示一个如此丰富、完整、漫长、且扣着历史步伐的精神世界呢 ?
─郎绍君
我作画时,只想在纸上画出自己想画的东西来。我很少对着自然进行创作……我是凭着收集的材料,凭记忆和技术经验去作画的……有许多想不起来的,也许就是无关重要的东西了,我大概就是这样去概括自然景象的。
─林风眠
林风眠从20世纪20年代即开始风景画的创作,其早期作品不多,具有表现主义的特征;40年代开始在真实的风景中寻找素材,进行融汇中西画法的实验;50年代是其风景画的成熟期,运用大量色彩,具有鲜明的形式感。此幅《风林》接近画家40年代的风格,此时正是其进行中西画法探索与调和的重要阶段,可以看出明显的实验特征,但仍然属于林风眠独特的、带有个人体验和心境的风景,没有明清文人画的典型程序,没有严格的布局和皴法,只是一个普通的山林小景,仿佛无意掠过的一个片段印象。
《风林》画幅不大,在方正的构图中,暮色已至,山林阴暗,树木为画面的主体,高大茂盛,密集生长,树梢上,远山露出一角身影,各类物象在局促的空间内层层推远,虚实相间,造成深远的空间感。虽然画面的色调较为沉重,均以重墨和赭石绘出,但也营造出一些颇具变化的形式,近处山石的走向,树木的各种形状,远山的轮廓,构成各种直线、曲线的交合,重色调之中的一些点状或线状留白也使画面透气,这种画法来自于对西方现代艺术的借鉴,也来自于传统的积墨法,渗透了西方艺术的空间构造与画面张力,亦隐含着中国画中虚静简逸的精神本源。
林风眠笔下的风景画与中国的传统山水画迥异,呈现出中西合璧之境。他在艺术形式上吸取了印象主义、野兽派、立体主义等西方现代艺术的方法,将空间设置、光色效应、冷暖对比这些塑造方法引入中国画,创造出一种「新风景」,在格局与色调上均独具一格。但是从画作内涵而言,他强调意境深远,又情思无尽,实际上更为契合中国山水画的内在精神。此幅《风林》便可体现林风眠的艺术观念,层次分明的空间,宁静致远的格调,使人如置身于真实山水之中,又有着恰当的距离感,这种奇妙的感受来自于西画与文人画相互融合的化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