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089 碛砂大藏经《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三》(沛三)

碛砂大藏经《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三》(沛三)
拍品信息
LOT号 0089 作品名称 碛砂大藏经《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三》(沛三)
作者 -- 尺寸 31.1×862cm 创作年代 --
估价 16,000-18,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形制


南宋至元代初年刻本
1册77页 刻经纸本

提要:
此拍品为著名的宋刻大藏经——碛砂藏。此册为《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三》,千字文编号沛三。《碛砂大藏经》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雕刻质量最好的宋元版中文大藏经,全称《平江府碛砂延圣院大藏经》,是南宋最后一部私刻大藏经。
本册首尾全,经折装。封面蓝纸,封面保留有经名卷号贴签;封底蓝纸。卷内无断脱,卷尾附音释。第1-2页中缝下端有刻工“良”字。
经对比,此册与1936年上海《影印宋碛砂藏经》图版(出版物)完全一致,全册排版、字体笔式完全无差别,与影印版全同,为影印版同一版印刷件,确为南宋至元初版。
此卷首尾首、尾钤“成都佛学社藏”阳文朱印,卷背钤“宗鼎”阳文朱印多枚,为该社藏品。1912年中华佛教总会成立,1914年居士刘洙源、龚缉熙(能海法师)等发起成立成都佛学社,为四川最著名的佛学团体,设成都少城公园(今人民公园)内,其所藏佛经中有少量《碛砂藏》。1950年成都佛学社解体,佛经流散。
现较完整的《碛砂藏》主要保存于陕西省图书馆、山西崇善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书库、日本大阪的“杏雨书屋”、中国国家图书馆等官方机构。流散于民间私人珍藏的《碛砂藏》零散本极为稀少,偶见于拍卖。本册“沛三”为民间私人收藏《碛砂藏》零散本,自1950年以来七十余年不为人所知闻,首次出现,其历经七八百年岁月沧桑,确属难得一遇的珍品。

成都佛学社旧藏 碛砂大藏经《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三》(沛三)
内容 沛三”《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三》。《碛砂大藏经》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雕刻质量最好的宋元版中文大藏经,全称《平江府碛砂延圣院大藏经》,是南宋最后一部私刻大藏经。其中《阿毗达摩大毗婆沙论二百卷》,千字文372号“恻”到391“神”,共20册,每册10卷。本册为382“沛”(卷101-110)中的第3册“沛三”《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三 智蕴第三中他心智纳息第三之五》,署“五百大阿罗汉等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阿毗达摩”传为佛所说。《阿毗达摩大毗婆沙论》是北印度五百大阿罗汉等为详解迦多衍尼子的《阿毗达摩发智论》本论八篇四十三品而造的释论,是小乘说一切有部所正依的论藏,为首要地位之杰作。“阿毘达磨”巴利语abhidhamma,abhi是上等殊胜的、卓越的意思;dhamma是法,特指佛陀所教导的法,被解释为“无比法”、“对法”。阿毗达磨与经、律合称为“三藏”。玄奘译《大毗婆沙论》跋语:“佛涅盘后四百年,迦腻色迦王赡部,召集五百应真士,迦湿弥罗释三藏,其中对法毗婆沙,具获本文今译讫。”《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梵本十万颂由玄奘亲从印度赍归,于永徽(650-655年)中至显庆四年(659年)七月全文汉译完毕。二百卷,内分八蕴(即篇章之意),每蕴又有若干纳息(Varga,即此译部类之意)。
译经人 玄奘,本姓陈,洛阳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唐代著名高僧,被尊称为“三藏法师”,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历“百有三十八国”,学遍大小乘学说,前后十七年。玄奘带回佛教经律论共520夹,657部。历经二十年,译出75部1335卷,主要有《大般若经》《解深密经》《大菩萨藏经》《瑜伽师地论》《大毗婆沙论》《成唯识论》《俱舍论》等。本册卷首刊明“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形制 本册首尾全,经折装。封面蓝纸,封面保留有经名卷号贴签;封底蓝纸。卷内无断脱。硬黄纸略脆,呈浅棕褐色。卷内有虫蛀。每版纸高31.1厘米,宽约56厘米。每版30行,折为5个半页,每半页6行,行17字。上下单栏,版框高约24.6厘米。全卷16版(末版2页),共77个半页。每版第1-3页内向折缝中刻有千字文号和版号,本册第1-2页中缝下端有刻工“良”字;卷尾附音释。
本册为延圣院募刻版 北京图书馆古籍部李际宁考证:《碛砂藏》于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开雕于平江府(今苏州)碛砂延圣寺,到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刊刻完成,历时一百零六年(另有其他起讫年代讨论)。据《通鉴总类》,共591函6362卷,辑录两晋至宋代佛经1521种。千字文始于“天”字(编号1号),终于“烦”字(591号),另有不同的起讫编号。陕西省图书馆古籍部杨居让《馆藏瑰宝〈碛砂藏〉》载:馆藏《碛砂藏》共计5594卷,4676册,其中宋元原版“菜”(61号)至“感”(558号),“约”(587号)至“烦”(591号)号均为延圣院募刻。本册为千字文“沛三”,382号,无疑即属于碛砂延圣院募原刻版。
刻工 本册“沛三”刻工“良”,无写经人姓名,无刻板时间记录。天津图书馆李国庆《宋元刊〈碛砂藏〉雕版刻工表解》依据1936年上海影印宋版藏经会据陕西省立第一图书馆藏残本经补配版所出版的《影印宋碛砂藏经》,辑录全经刻工630余人姓名(不包括单字姓或单字名)。其中《阿毗达摩大毗婆沙论二百卷》,内第382“沛”字(卷101-110)刻工有(唐)可敬、王子祥、盛道、周、良、叶。本册“沛三”刻工署名“良”(图1)。
查该二百卷中的刻工姓名,第386“静”(卷141-150)有金良,387“情”(卷151-160)有赵良富和金良两人,388“逸”(卷161-170)有金良,391“神”(卷191-200)有赵良富;其余人名中均无“良”字。金良为元代前至元(前至元元年即南宋理宗景定5年为1264年)到至大(1308年到1311年共4年)间之的刻工,参加过《普宁藏》(全名《杭州路南山普宁寺大藏经》,开雕于元前至元十四年即1277年;完成于前至元二十六年即1290年,共14年)中《成唯实论》《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毗柰耶》《阿毗达摩大毗婆沙论》等13部经的刻版,还参刻过《碛砂藏》中246“神”《摄大乘论释十卷》(大德十年,1306年),316“棠”《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五十卷》(大德十年,1306年),372《阿毗达摩大毗婆沙论二百卷》之中386“静”(至大三年,1310年)、387“情”(至大三年,1310年)、388“逸”(无年代)的刻版,金良的刻工时间跨度约从南宋景定到元至大三年,约四十余年,大半辈子从事佛经刻板,应该是具有南宋经板经验和精湛技艺的刻工。
刻工赵良富参加过《碛砂藏》第207“作”《佛说文殊悔过经》刻板(未注明年代),《阿毗达摩大毗婆沙论二百卷》之中第387“情”(卷151-160)、391“神”(卷191-200)的刻板,该两卷末均记“至大三年(1310年)六月 日住山志明谨题”;及394“真”《阿毗达摩俱舍论三十卷》(卷1-10)的刻版,该卷一末刻“至大四年(1311年)十月 日主山志明谨题”。赵良富参加了《碛砂藏》中以上4个号的刻板。时间在1310年和1311年,计2年。
刻工在雕版上留名,有刻全名的,有只留姓名中一个字的。比较金良(图2)与赵良富(图3)的刻版全名,(见1936年上海《影印宋碛砂藏经》图版),与本册刻工署名“良”(图1)鉴别,仍无法确定刻工是金良或赵良富中的哪一位。
刻版时间
本册382“沛三”无刊刻时间记载,但归于《阿毗达摩大毗婆沙论二百卷》之中的一册,与其上下紧接的第374“次”卷30末、379“廉”卷80末和385“性”卷140末等7册末页均刻“至大三年(1310年)六月 日住山志明谨题”,“沛三”的刻板时间应为元至大三年即1310年。
对勘 1932年朱庆澜,叶恭绰等发起《影印宋碛砂藏经》,以陕西省图书馆藏《碛砂藏》为底本,少量其它版本补配,共60函593册。本册与《影印宋碛砂藏经》中的“沛三”对勘,全册排版、字体笔式完全无差别,与影印版全同,为影印版同一版印刷件,确为宋版元刻。
刻版和印刷 全册书法严谨,写手精熟佛经字体,笔法流畅,字体工整庄严。刻工刀法丝毫不苟,笔画精准,功力上乘。全册墨色浓黑均匀,每字点划,纤毫清晰,绝无漫漶,印刷技艺精湛,全卷精美,赏心悦目,为藏中美善之品。
成都佛学社旧藏 本册卷首、尾钤“成都佛学社藏”阳文朱印,卷背钤“宗鼎”阳文朱印多枚,为该社藏品。1912年中华佛教总会成立,1914年居士刘洙源、龚缉熙(能海法师)等发起成立成都佛学社,为四川最著名的佛学团体,设成都少城公园(今人民公园)内,其所藏佛经中有少量《碛砂藏》。1950年成都佛学社解体,佛经流散。
民间罕见的《碛砂藏》零散本 现保存较完整《碛砂藏》的机构:陕西省图书馆、山西崇善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书库、日本大阪的“杏雨书屋”、中国国家图书馆等。流散于民间私人珍藏的《碛砂藏》零散本极为稀少,偶见于拍卖。本册“沛三”为民间私人收藏《碛砂藏》零散本,自1950年以来七十余年不为人所知闻,首次出现,其历经七八百年岁月沧桑,确属难得一遇的宋版元刻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