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69 郑板桥 1765年作 墨竹图 立轴
LOT号 | 0969 | 作品名称 | 郑板桥 1765年作 墨竹图 立轴 | ||
作者 | 郑板桥 | 尺寸 | 133×68cm | 创作年代 | 1765年作 |
估价 | 1,800,000-2,000,000 | 成交价 | RMB -- | ||
材质 | 水墨纸本 | 形制 | 立轴 | ||
题签:郑板桥竹子,精品。此幅或系绝笔之作,盖年月为乾隆乙酉冬日,而画家即卒于是年十二月十二日也。一藏者识。 题识:画工何事好离奇,一干掀天去不知。若使循循墙下立,拂云擎日待何时。乾隆乙酉冬日,板桥郑燮。 钤印:燮有何力之有焉、七品官耳、橄榄轩 鉴藏印:成都曾氏小莽苍苍斋、韬斋鉴赏 说明: 1.徐世昌、田家英递藏。 2.徐世昌(1855-1939),字卜五,号菊人,亦作鞠人,一作菊存,又号东海、弢斋,别号水竹邨人,别署水竹、石门山人,天津人。光绪十二年(1986)进士,内阁协理大臣。北洋时期为大总统。徐世昌国学功底深厚,不但着书立言,而且研习书法,工于山水松竹,被称为“文治总统”。 3.“小莽苍苍斋”是田家英的书斋名。这一斋号源于戊戌六君子之一谭嗣同的书斋名。谭嗣同在戊戌变法时期,为自己在北京宣武门外大街浏阳会馆所居的小屋题名“莽苍苍斋”。田家英敬仰谭氏以生命殉事业的精神,特将自己的书斋冠一“小”字,命名为“小莽苍苍斋”。“莽苍”,语出《庄子》,为草碧无际之状,有天下一统之概也。田家英(1922-1966),四川双流(今成都市双流区)人,本名曾正昌,1936年在成都参加抗日救亡工作。1938年入陕北公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延安马列学院教员。1948年至1966年任毛泽东秘书,在领袖身边工作了18年。是中共八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参加了《毛泽东选集》第一至四卷的编辑出版工作。著有《中国妇女生活史话》,编有《民国以来大事年表》等。 “扬州八怪”在中国美术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郑板桥则是“扬州八怪”中的代表性人物。 郑板桥以画兰竹名世,他以毕生的精力探索锤炼其墨竹创作,逐渐从“胸有成竹”发展为“胸无成竹”的绘画理论,并借题画诗抒发个人胸臆,赋予墨竹深刻的思想内涵,或针砭时弊,或弘扬正气。正如其《兰竹石图》中所言:“要有掀天揭地之文,震电惊雷之字,呵神骂鬼之谈,无古无今之画,固不在寻常蹊径中也。” 多数学者将郑板桥的书画作品按照其为官前后,将其书画作品分为三个阶段,即学画至任范县知县前(?-1741)为第一阶段;于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时期(1742-1752)为第二阶段;去官至返乡兴化(1753-1765)为第三阶段。其大部分书画作品均创作于第三阶段。晚年的郑燮,所绘墨竹形态清瘦劲健,笔墨内敛,墨色浓淡变化明显。 此《墨竹图》轴绘一杆墨竹冲天,旁伴丛竹四五株,枝干瘦硬,老叶下垂,新簧上扬,竹叶正反,墨色深浅分明。画法与1765年所作《兰竹石图轴》(图1)(安徽省博物馆藏)、1764年所作《墨竹图》(图2)(上海博物馆藏)、《墨竹》图轴(图3)(四川省博物馆藏)、一致。 此《墨竹图》轴款题“画工何事好离奇,一干掀天去不知。若使循循墙下立,拂云擎日待何时。乾隆乙酉冬日,板桥郑燮。”同样的题诗内容还见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所藏《墨竹》图轴(图4)。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所藏《墨竹》图轴上款为“广翁年学老兄”,没有纪年款,尺寸为166x85.6cm。二图墨竹布局也颇为相近,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所藏的旁伴丛竹更为浓密,竹叶集中于画面下方,款题在画幅的右方,而本幅《墨竹图》轴则题于擎天之干的左侧空白处,将款题书法更好地融入到画面的构图中,疏密得宜。 由以上两幅《墨竹》图轴的对比可见,上海博物馆所藏《竹石图》(1758年作)的诗题“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恰是郑板桥对于笔下墨竹的表现可谓费尽心思的明证。 国内博物馆所藏有纪年且较为可信的画作约一百三十余件左右。有乾隆乙酉(1765)年纪年款的书画作品仅有六件,分别为:《竹石图》扬州市文物商店藏、《墨竹》北京市文物商店藏、《兰竹石图轴》安徽省博物馆藏、《行书五绝》扬州市博物馆藏、《行书题高凤翰画跋》上海文物商店藏、《行书节录怀素自叙》上海博物馆藏,其中画作更是仅为三件。 据《郑板桥年谱》可知,郑燮卒于1765年十二月十二日,本幅《墨竹图》轴年款为乾隆乙酉(1765)冬日,很可能是郑板桥生命中最后的绝笔之作。又此轴先后由徐世昌、田家英递藏,殊为难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