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9 乾隆帝 1772年作 御笔分题行书 册页 (十开)
LOT号 | 2149 | 作品名称 | 乾隆帝 1772年作 御笔分题行书 册页 (十开) | ||
作者 | 乾隆帝 | 尺寸 | 31×23cm×10 | 创作年代 | 1772年作 |
估价 | 3,300,000-3,500,000 | 成交价 | RMB -- | ||
材质 | 水墨纸本 | 形制 | 册页 | ||
著录:1.《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合篇》(《石渠宝笈续编》)卷四,第3402-3402页,北京出版社。 2.《乾隆御制文物鉴赏诗》第68-69页,书目文献出版社。 题识:△层白千溪瀑,深青九夏山。云容方酿雨,树态总含闲。游客未寻径,枯僧早闭关。如云师范缓,似不似之间。 印文:即是多所欣(白文)、陶冶赖诗篇(朱文)(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第244页,第76印,文物出版社。) △泽畔是谁乎,依稀楚大夫。赋兰应有间,听筑且为娱 。泉唱竹相和,竹于泉则喁。石渠法堪证,铁网得珊瑚。 印文:水月两澄明(朱文)(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第244页,第101印,文物出版社。)落纸云烟(白文)(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第244页,第98印,文物出版社。) △秋林红间绿,深处有禅宫。村屋还相近,山蹊若可通。居斯或摩诘,谒者定璇公。神契大痴处,那论同不同。 印文:如水如镜(朱文)(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第243页,第59印,文物出版社。)绘月有色水有声(朱文)(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第243页,第61印,文物出版社。) △山复涧之澳,花宫隐碧巇。一庭静忍草,万树总禅枝。钟韵寺楼出,溪声古渡随。欲询应答者,可悟七条披。 印文:妙意写清快(朱文)、烟云舒卷(白文)(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第243页,第65印,文物出版社。) △傍峰皆拱揖,大岭独隆崇。游可复居可,内空还外空。翠浓绿过雨,响飒欲吟风。龙宿郊民法,神同别撰中。 印文:游六艺圃(朱文)(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第246页,第137印,文物出版社。)唯精惟一(白文) △古屋乔林下,凭栏阿那谁。泉声高处落,溪色远边披。小阁满风际,夏山欲雨时。不知默会者,可解许浑诗。 印文:研露(朱文)(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第244页,第91印,文物出版社。)笔花春雨(白文)(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第244页,第78印,文物出版社。) △生翠千重壑,烧丹百尺台。有山隔尘世,不诲亦蓬莱。云自吐金鼎,露谁饮玉杯。仙如谢资藉,此地若为哉。 印文:用笔在心(白文)(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第242页,第36印,文物出版社。)吟咏春风里(朱文)(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第243页,第22印,文物出版社。) △覆屋惟诛草,起楼非背山。松阴常匼匝,溪水自潺湲,适足供吟啸,居然谢往还。应须笑弘景,名姓噪人寰。 印文:几席有余香(朱文)(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第244页,第102印,文物出版社。)漱芳润(白文)(见《中国画家印鉴款识》第243页,第64印,文物出版社。) △一峰一起伏,一磵一回环。乃悟诗文境,原同图画间。无殊富春岭,那数秣陵山。欲扫溪桥路,闲当数往还。 印文:天地为师(朱文)(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第245页,第137印,文物出版社。)心清闻妙香(朱文)(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第244页,第79印,文物出版社。) △一家合笔墨,十幅具云岚。堪拟难兄弟,何须论北南,霁光凝阴岭,寒气逼岩庵。闭户山僧好,安禅悟昙。壬辰新春御题。 印文:乾隆宸翰(白文)、得象外意(朱文)、太上皇帝之宝(朱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