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096 钱松嵒 1965年作 山水妙品册 册页 (十二开)

山水妙品册
拍品信息
LOT号 0096 作品名称 钱松嵒 1965年作 山水妙品册 册页 (十二开)
作者 钱松嵒 尺寸 32×48cm×12 创作年代 1965年作
估价 1,150,000-1,55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册页
出版:《钱松嵒画集》P88-89,(其中四开),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出版。
款识:△旭日东升。一九六五年七月钱松嵒写于玄武湖畔。
△长空雁叫霜晨月。钱松嵒制图。
△黄山北海有此景象。松嵒。
△秦皇岛外打雨船。钱松嵒作。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松嵒。
△无限风光在险峰。钱松嵒写于南京。
△蜀江图。松嵒画。
△桃花园里可耕田。松嵒。
△太湖胜境。一九六五年七月钱松嵒作。
△黄山天都峰。钱松嵒作。
△刺破青天锷未残。一九六五年七月钱松嵒。
△玄武湖一角。一九六五年七月挥汗写,应周同志属,钱松嵒。
印文:不老松、松嵒、钱、松嵒
萧平题:落纸云烟,咫尺万里。甲申夏月,萧平。印文:萧平之、爱莲居
题签(萧平题):钱松嵒先生山水妙品册。甲申之夏重装。戈父萧平署签。印文:萧平、平之
落纸云烟 思逸神超
—钱松嵒先生山水、花果册欣赏(Lot96,Lot111)
萧平
钱松嵒先生(1899-1985)是二十世纪中叶形成的新金陵画派的开创者之一,是中国现代山水画史上承前启后、推陈出新的一代宗师。与时俱进,或曰时代之适应性,是先生的一大特质。先生九岁入塾随父读书学诗书画,十五岁始写生,十九岁入无锡江苏省第三师范,毕业后在苏、锡等地教书,同时以卖画补贴家用。教学生,必须重理法;卖画则要满足不同对象的不同要求。所以那时他的画,既具严谨的传统笔墨,又内容广泛雅俗共赏。进入新中国后,他开始了顺应新的政治与社会需要的过程。他因有了之前的实践基础,所以不仅能变,而且变得快,变得尽善尽美。究其原因,除却卖画生涯的磨炼外,还有三点:一是对于传统的多方师法,尤其是从石涛和华这两位极具变化能事的古代大师那里取法甚多。二是善于写生,善于把造化与传统笔墨相结合。三是善于汲取其它画种的有益成份。四是善于思考,善于用诗跋与画面内容相呼应,相辉映。
这里有两部松嵒先生的册页Lot96,Lot111,我们在共同阅读欣赏它的时候,就能够感受到上述种种因素造就先生的特质。画如其人,是不错的!两部册页,一为山水,一为花果草虫,是松嵒先生1965年绘赠当时江苏省文化局长周先生之物。1965年,先生年届六十六,对一位自幼习画的中国画家来说,这一年龄是艺术火候最旺的阶段。因为阅历、学养、功底的积累已经充足,而身体与思维尚没有衰退。六十年代上半叶,在松嵒先生的艺术道路上,也是最重要的时期,那是他完成变革,创作最为旺盛的时期,他的最重要的代表作《红岩》、《常熟田》等均成于这一时期。
《山水册》Lot96,计十二页,其中以毛泽东诗词大意为画者六帧,占全册之半,简述如下:“长空雁叫霜晨月”右下端作山坡一角,红军马队飞驰而过,红旗迎风飘拂;左上端以淡墨晕染托出皎皎圆月,人形的雁陈穿插其间。对角的简洁构图,雁叫声、马蹄声与风吹红旗的声音,在空旷的画面上回旋着,这是一曲壮阔、高吭的英雄赞歌啊!
“秦皇岛外打渔船”漫天风雨交织着滔滔海浪,眼前是淋漓痛快而又思绪茫茫的境界,隐现的渔船才让你回到现实人间。诗人的千载思潮,正在画家的淡淡笔墨中得到再现。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毛泽东沁园春 · 长沙中的绝妙排句付之图画:绛赭的山石,朱砂的树林,实写着一派浓重秋色;轻帆片片,争游于空白的江流,这是虚写。一实一虚,虚实相生,是作者的丹青手段。
“无限风光在险峰”写庐山仙人洞一景,是松嵒先生的本色画,以轻松自如的笔致,写出了诗中的险境。
“桃花源里可耕田”桃林绽红,田野呈绿,一派太平景象。画家的巧思表现在细微处的点缀:浅滩上栖息着的群鸭、桃林耽的抽水站和田野中的高压线架。前者反映其宁静的境界,后者标示着时代的进程。
“刺破青天锷未残”层叠耸立的山峰如剑似戟,直逼苍穹,“天欲坠,赖以柱其间。”这是多幺雄险的境界!中有一队人,尽管在高山大壑的对照下,小如泥丸、豆粒,然而他们高擎红旗,前赴后继,奋力前进。这是革命英雄主义的一曲歌!
册中另六帧,或写其家乡名胜,或画其居地佳景,或为其游踪印象,各具特色。“旭日东升”为开册第一页,主体是清晨的红日,看似简单的浓淡涂染,却含著作者独具的匠心。这红日沐着朝的蒸腾浮荡的气息,在冉冉向上,有动感也有热力,它辉映着满天的霞光,透着明亮。松是它的陪衬,虬枝伸展,安置在了最为妥帖的位置。苍松旭日,其寓寄的深意,一望而知。
黄山题材有两帧:“北海有此景”,略似梦笔生花,作云雾山中景象;“天都峰”笔墨略近石涛,前景甚少,游人作仰望状,啊!天梯直上,这便是天都!远景简勾敷以淡赭,那是夕阳山外山。
“蜀江图”写江峡以墨青作卷云、折带状之勾勒,复掇以密点,其取意石涛、华仿王蒙。江流亦用墨青作卷云般句划,表示急流与旋涡。这是一种带有浪漫色彩的写意。整体淡墨青调子的设置,大约受到江苏水印木刻的启示,恰当地反映着晨雾中的江峡。
“太湖胜境”取太湖小箕山一带景色,帆影轻波,怡然自得。
“玄武湖一角”先生南京寓所靠近玄武湖,此湖是其常游之处。图中山影垂杨,水阔天空,轻松自然的笔墨中,含着老而厚的功底积累,这是中国画的一个看点。
松先生的花鸟画,初受教于无锡老画师胡汀鹭,胡氏的基础在沈周,朴实而老健。后来,先生在实践中,又参照了石涛奇肆恣纵笔墨以及华灵动隽逸的气韵,又得山水笔墨之助,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貌—朴质中见机巧,老健中寓清新。他的注意力并不在种种秀美华丽的名卉与飞禽,而看重农家的瓜果菜蔬与乡间的野花草虫。他的这种取材倾向,正反映着他的朴实无华的审美,使他的作品在许多专工花鸟的画家之外,别树一帜。
这部十二页的花果草虫册Lot111,可以算得松先生花鸟画的代表作,包罗了他的艺术的诸多方面的特质。其一寄情与明志。寓意抒怀是中国文人画的传统,先生善于活用,简略的形象一经其手,不但笔情墨趣足可玩味,更焕发出精神层面的色彩。试看,青菜一棵,配以草虫,题“菜根滋味香”,不仅是他的喜好,还是他朴素思想的昭示;白菊两枝,衬以赭石,书“寿客”二字,便令人想到傲霜,更进而作千秋不磨之思;以竖石配雁来红,题“愈老愈红”,明写植物的生长特色,实为作者志向的表白。
其二,妙思善题。他画金桂一枝,题曰:“桂花开,幸福来。钱松闻歌写此,时金粟正香。”他借当时流行的民歌歌词为题,这似于不经意中拈得的句子,既自然又生动,让简略的画面生出了歌声和香味,同时还寄寓著作者的快意。这一题跋的思考,与他的名作“常熟田”一样,反映着松嵒先生的机巧和妙思。
其三,写生真功。先生的写生功底,表现为形、质、意三个方面的和谐一致。如“清暑隽品”一图,作西瓜一片、葡萄一串,瓜为沙瓤,酥松欲碎,令人馋涎欲滴;葡萄以淡勾敷以浅色,晶莹如玉。形、质、意无不充足。另一番瓜天牛图。以粗健而略带波折颤动的笔法,勾勒出番瓜的外形与棱纹,再用赭色略作点染补充,一个丰满的老番瓜便活脱脱现于纸面,我们甚至可以据此想象烧熟后那甜糯可口的滋味。这种写生,不同于西洋画的写生,它的取形是意象的,它的质不由明暗色彩而由书法的笔墨获取。
其四,繁简自若。古贤论高明的好画,谓繁画无一笔不简,简画无一笔不繁。正可用之于松先生。先生画山水大丘壑,叙取繁复之法,实无一笔多余,可谓无一笔不简也。此册则大不同于常,全取简略之法。如板桥居士所言,以少少许胜多多许,是图简而意繁也。无一笔不繁,更有笔笔精到,一笔不易之意。其中最简者为“清溪鱼乐”一图。仅在左上角用淡墨写小鱼儿六尾,余皆空白。右下端题跋,用以平衡画面。这般的简略,古人中八大、高其佩叙见之,在钱老,此即为最了。
册页是中国画的形式之一,叙见的形式还有立轴、屏条、横披、手卷、扇面等。册页因其幅多又内容宽松的特征,高明的画家便有了充足的天地,诸般才艺,多方变化,大可尽呈于斯,所以远比独幅作品更耐寻味。从研究的角度看,其意义也更大。
松先生在解放后的三十余年绘画生涯中,多以新题材的创作为主,形式主要是竖轴与横幅,手卷、册页较为少见,上述两册,则愈显珍贵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