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4 清乾隆 象牙丝编织菊蝶图画珐琅柄宫扇
LOT号 | 1374 | 作品名称 | 清乾隆 象牙丝编织菊蝶图画珐琅柄宫扇 | ||
作者 | -- | 尺寸 | 长50.7cm | 创作年代 | 清乾隆 |
估价 | 2,000,000-3,000,000 | 成交价 | RMB 3,024,000 | ||
材质 | 形制 | ||||
“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 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 这首唐寅题于《秋风纨扇图》上的题画诗描摹出萧瑟秋风中手持团扇的惆怅妃子班婕妤的落寞情态。“一入侯门深似海”,一柄精致却时而无用的宫扇对贵族女子的沉浮命运构成了一个至为恰当的隐喻。在著名的清代雍正时期的宫廷绘画《雍亲王十二美人图》中,便有一位绛袍宫妃手持一柄纨扇,神色忧郁,楚楚动人。画中宫扇精巧别致,显然为宫中造办处所制,以雍正帝喜爱的湘妃竹为骨,薄纱为扇面。而此柄宫扇形式与画中纨扇相似,然而用作扇面的薄纱却换作了由厚度不到1毫米的象牙丝编织成的仿蒲草纹镂空锦地。在玲珑剔透的扇面上再以细铜丝绑附用茜色象牙雕刻的菊花蝴蝶图案进行装饰,团扇边缘以巨大的整张玳瑁挖镶成一个连续不断的外框;扇面中心以棕竹为柄梁,柄梁嵌烧蓝装饰,镶嵌有铜镀金点翠錾蝙蝠纹护顶,下承绿色染牙和浅绿地铜胎画珐琅螭龙云纹扇柄。一柄小小的宫扇之上汇集了如此众多的工艺门类,且用料之奢侈、工艺难度之匪夷所思着实令人惊叹,应是清代雍正到乾隆早期广州大师级牙匠贡御的极品。 此扇所运用的象牙丝编织工艺与著名的清宫珍宝象牙席相同,据考,此种象牙编制工艺可以追溯到汉朝,《魏书·列传第三十·韩务》载:“务献七宝床、象牙席。并有“汉武帝尝以象牙簟赐李夫人”的记载。但真正的顶峰是到了清代雍正年间,后自道光开始没落以致失传。明代文人祝京兆在所著《野记》中曰:编牙席的细丝,是把象牙“用法煮软,逐条抽出之,柔韧如线,以织为席”,且能折叠自如而不断裂,但文献中无详细技艺记载。很难想象用贵重的象牙和繁复之极的工序制成象牙丝去仿制至为廉价易得的蒲席编织,这或许就是奢侈品制作登峰造极后的一种“独孤求败”的境界吧。 据清宫档案记载,雍正时曾造象牙席五张。但到了雍正十二年,雍正皇帝下旨明令今后禁制象牙席。谕曰:“朕于一切器具,但取朴素适用,不尚华丽工巧。……夫以象牙编制为器,或如团扇之类,其体尚小,今制为坐席,则取材甚多,倍费人工,开奢侈之端矣。着传谕广东督抚,若广东工匠为此,则禁其勿得再制。”从谕旨中我们了解到,雍正虽然禁止了象牙席的制作,但却以象牙编制的宫扇体积尚小为借口而未加禁制。但其实“彩云易散琉璃碎”,牙编宫扇的费工难制和不易保存与象牙席也相去弗远,那么是什么使尚俭的雍正皇帝对牙编宫扇使用了双重标准并网开一面呢?仅仅是少用一些象牙丝吗?——或许是他舍不得失去“欣赏”秋风桐叶下那些惆怅感伤的纨扇佳人的机会吧。 在查阅了朱家溍先生著作,并经专家鉴定指教之后,我们更认识到这柄宫扇的重要性。据专家指出,北京故宫收藏的这种象牙丝宫扇仅有三柄,其中两柄为玳瑁边框。现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宝馆”中有一柄陈列。而流散宫外现身拍卖场者,此扇为多年来中外拍卖会上之唯一。 来源:英国藏家旧藏,Sotheby's London 1997.6.10 Lot 1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