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4 明嘉靖 青花鱼藻纹盘
LOT号 | 2104 | 作品名称 | 明嘉靖 青花鱼藻纹盘 | ||
作者 | -- | 尺寸 | 直径15.5cm | 创作年代 | 明嘉靖 |
估价 | 150,000-200,000 | 成交价 | RMB 560,000 | ||
材质 | 形制 | ||||
“大明嘉靖年制”款 此明嘉靖青花鱼藻纹盘,侈口、浅腹、圈足,白釉莹润,青花淡雅,内底及盘外腹均为青花鱼藻纹,鱼藻纹是明代常见的青花装饰题材,构图典雅,釉彩明净。底有“大明嘉靖年制”青花双圈楷书款。 鱼藻纹为一种典型的瓷器纹饰。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相当重要的象征意义,鱼是道教吉祥物,象征自由自在。并且,“鱼”与“余”同音,是“富贵有余”、“连年有余”的意思。鱼纹几乎是每个朝代都使用的主要装饰图案,其种类繁多,如莲池游鱼,水波游鱼,水藻游鱼,或单或双,或三、五追逐,鱼水相融。 明朝从太祖朱元璋开始,历代子孙皆与道教有着不解之缘。朱元璋与名道士周颠仙形同兄弟,洪武时,朱元璋亲撰《周颠仙人传》以纪其事。名道士姚广孝为朱棣(永乐帝)出谋划策,助其夺取帝位。之后的正统、成化、弘治、正德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尊道,但到嘉靖时,明初定下的佛、道并尊、对道教既优宠又抑制的政策被一心事道的嘉靖破坏殆尽,嘉靖尊崇道教在明代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明代嘉靖一朝在位46年,是明代16位帝王中在位最长的,嘉靖时期瓷器烧造数量十分巨大,仅官窑瓷烧造估计达百万件。陶瓷上的鱼纹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大量出现于宋辽时期,明清是鱼纹发展的高峰。元代的鱼纹瓷主要特点是采用釉下青花,一般是单鱼或双鱼入画,纹饰布局分两种:一种是在鱼的下方有一丛水草,然后在鱼的左右两侧有两束荷花,荷花和荷叶蜿蜒地浮出鱼的上方水面;另一种则为四鱼入画,让鱼和水草通过不同的组合,变化出更为广阔的画面。元代的鱼纹饰比较讲究对称,不单调,青花彩绘技法的应用更加成熟,运用了写实夸张,鱼体一般比较丰盈,动感较强,纹饰有一种水墨画的味道。到了明代,随着宫廷养鱼成风,出现了《鱼谱》,养名贵观赏鱼成了显富露贵的风景,“赛金鱼”表演盛行并受市井布衣喜爱。 明代的鱼纹瓷以嘉靖朝最富代表性,当时入瓷画的还大多是先人们养殖和食用的淡水鱼种。嘉靖皇帝迷恋道教,在道教学说中,相传龙不仅生九子,而且鱼也可以变化为龙,所以鱼纹饰在嘉靖朝特别受到皇帝、王公贵戚以及市井百姓的喜爱,其鱼纹由前朝的鲫鱼等变成了鲤鱼、白鱼、青鱼、桂鱼等四种鱼纹,加上一些浮萍、水草共绘一器。五彩鱼藻纹器物的特点是用色鲜艳,画风较写实,鱼却由元代的丰盈而渐变为更健硕,加上彩料烘托,更显“金玉(鱼)满堂”,嘉靖五彩鱼藻纹罐乃为一代名品。而青花鱼藻纹器物也绘画精美,层次丰富。此盘心中央所绘的一鱼,其鱼身都竖向跃起,显得特别活泼,隐意将跳“龙门”。器底所书“大明嘉靖年制”六字楷书款,字体工整。 在老庄的道教思想中,“鱼”有着其重要的地位,形象地体现了其思想内核,即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理念——最著名的便是“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知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