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7 清嘉庆 松石绿地粉彩暗八仙团寿太白罐
LOT号 | 2107 | 作品名称 | 清嘉庆 松石绿地粉彩暗八仙团寿太白罐 | ||
作者 | -- | 尺寸 | 高21cm | 创作年代 | 清嘉庆 |
估价 | 800,000-1,200,000 | 成交价 | RMB 1,344,000 | ||
材质 | 形制 | ||||
“大清嘉庆年制”款 清嘉庆年间生产的瓷器,其制瓷工艺完全继承了乾隆朝的风格,除创作意识形态没有变化外,原料配制、制坯手段、画瓷用彩豆遵循旧习,各方面的技巧都十分熟练,皇宫使用的黄釉或黄釉绿彩的生活用瓷等,从造型到釉彩,不看铭款很难与乾隆器区分开。在各式瓷器中,五彩、斗彩、粉彩均追求色调浓厚,画面很满,图样花纹繁缛堆砌,营造一种富丽堂皇的装饰色彩。 此件清嘉庆松石绿底粉彩暗八仙团寿莲纹太白罐,罐底有“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为嘉庆官窑烧造,器形丰满,肩部和胫部饰如意纹,外壁施松绿釉为底,通体绘粉彩缠枝莲、宝相花、暗八仙、描金寿字、云纹、 “卍”字纹等纹饰,寓意吉祥,布局繁密,绘画精湛,色彩富贵华丽,品相完好,实为难得,为嘉庆皇帝做寿之精品。 其中,瓶体通绘的缠枝莲造型、设色十分精美,变换丰富。莲,不仅是传统的装饰纹样之一,亦为典型的宗教纹样之一,明清时期的各类陶瓷器及琉璃器上,莲纹普遍存在,多以缠枝、串枝形象出现,写实性莲纹和图案性莲纹均为常见,既有一定的模式,又在定式中追求细部变化。 在罐身正中,饰有团花拥簇的描金寿字,对称式构图,具有典雅、富丽的皇家气派。而罐身上部,则有描金“卍”字纹,“卍”虽本是一种原始符号,起源于亚洲中部和东部新时期时代的彩陶文化时期,可能与原始宗教萨满教有关,其形象是人类自身形态或骨骸形式,用来显示灵魂不死的祖先崇拜观念。但后世解读此纹时,多将其视为佛教的标志,因后世佛教取其符号代表“轮回”,为释迦牟尼三十二相之一。梵文名室利靺蹉洛刹曩,意为“胸部的吉祥标志”,古时译为“吉祥海云相”。唐武则天长寿二年定读此符为“万”,从此卍便识为万字。后在明朝末期及清代时期的工艺品装饰中流行起来,其卍字的四端可作四方连续展开,形成卍字锦纹,连绵不断,俗称“万不断”或“万字不到头”,以寓长久不断之意。与莲纹一样,为具有佛教色彩的装饰纹样。 而有趣的是,在莲纹与“卍”字纹之间,绘有属于典型道教图像系统的暗八仙纹。八仙是指八位传说中的道教神仙,即汉钟离、吕洞宾、李铁拐、曹国舅、蓝采和、张果老、韩湘子、何仙姑,习称八仙纹或八仙图。这种题材盛行于明代中期、尤以嘉靖、万历两朝为甚,清代沿袭该习俗,在工艺品上亦多以此纹为装饰。因帝王和上层社会倡行道教,所以八仙纹流行于宫廷与民间,有“八仙过海”、“八仙祝寿”、“八仙捧寿”等图样。直至清康熙朝八仙纹亦很盛行,并开始流行暗八仙纹,即由八仙纹派生而来,以道教中八仙各自的持物代表各位神仙,而不出现人物。暗八仙以扇子代表汉钟离、以宝剑代表吕洞宾、以葫芦和拐杖代表李铁拐、以阴阳板代表曹国舅、以花篮代表蓝采和、以渔鼓(或道情筒和拂尘)代表张果老、以笛子代表韩湘子、以荷花或笊篱代表何仙姑。暗八仙的纹样装饰从清康熙朝始盛,并流行于整个清代。 这种道释相融的图像变现方式,一方面体现了道教在明末的衰落势头及清代朝野的重佛抑道趋势。清代满州贵族兴起于关外,入关之前已信奉藏传佛教,入关后重视利用儒学治国,对道教虽仍予以保护,但远不及明朝那样尊崇。清初顺治、康熙、雍正三朝及皇帝本人对道家思想和道教方术兴趣浓厚,依明朝旧例封赠正一真人,令其掌管天下道教。乾嘉两朝则宫廷与道教的关系渐趋冷淡。另一方面则体现出清代中国社会儒、道、释三教合流的大趋势。大清天子成为各个宗教和民族的共同领袖,不同宗教图像的美好庇佑之意均为帝王所融汇协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