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4363 清南怀仁绘 坤舆全图

清南怀仁绘 坤舆全图
拍品信息
LOT号 4363 作品名称 清南怀仁绘 坤舆全图
作者 -- 尺寸 -- 创作年代 --
估价 80,000-100,000 成交价 RMB 212,800
材质 形制


清咸丰庚申年(1860)刊本
6条屏 纸本
提要:“坤舆全图”,西洋比利时人南怀仁所制,初刻于康熙甲寅年(1674)。木板刊印,后有设色,布局合理,恢宏大气,图文并茂,制作精良。南怀仁巧妙地运用西方早已有之的“地圆学说”,结合经纬理法的科学制图方法,标识出十七世纪末世界大体之貌。同时,绘图之外,南怀仁亦对世界各洲国家风土人情、物产风貌、水文资料、山岳高度等做了较全面的记述。“坤舆全图”开创性的于四大洋之外提出“小西洋”即印度洋水系概念,并且首次体现了时区划分,皆前人绘图所不能及,堪称中国古代世界地图之集大成者,于舆地学门类具有里程碑式的标志意义。
南怀仁(Ferdinand VERBIEST)(1623-1688), 耶稣会士中杰出人物。比利时人。1641年,入耶稣会初学院。1657年,随同卫匡国(M.Martini)神父至中国,抵达澳门从事传教活动,经历多舛。1660年被明帝崇祯调往北京帮助年事已高, 钦天监监正汤若望神父从事历算工作。1669年清帝顺治降旨令南怀仁任钦天监一职。1675年,南怀仁因修复汤若望所制大炮火器,帮助清军平叛吴三桂之乱,而更受清帝信任。南怀仁精通天文、地理、西洋经算之术,常入宫为康熙师,特旨加工部右侍郎,卒谥号勤敏。
“坤舆全图”图为圆形,原本康熙年制,为八幅挂屏式拼接。主图占六,另有左右两屏附图。此本为清咸丰庚申(1860)降娄海东重刊本。有主图六屏,合成东西两半球,图居中央,展现五大洲、四大洋、小西洋地理概况,标注地名以千计数。海洋陆地间刻详注满篇,洋洋洒洒。球形图四周释文、图说,多为介绍地形特点、珍稀土产,兼述海中奇兽、陆地飞禽等。另设六块上下对称文字说明,分别记述“气行”、“风”、“雨云”、“海水之动”、“海之潮汐”、“或问潮汐之为”等地理知识。右起第一屏下方记“治理历法极西南怀仁立法”,左起第一屏下镌“咸丰庚申降娄海东重刊”。地图南极洲处,绘刻独角兽、蜘蛛、长颈鹿、犀牛、狼、犬、蜥蜴、山羊等各国奇兽特产,图绘旁文字表述详细清晰。 “坤舆全图”另行标注了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纬度等,阐释了地球五带的划分方法。
“坤舆全图”刊印后,为配合解释图像,阐述自身学说,南怀仁将图中文字汇集并加以发明,集合为两卷本《坤舆图说》。该书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是清代收录唯一西方人士著作。《四库全书总目》卷七一史部地理类四载:“坤舆图说二卷,内府藏本。国朝南怀仁撰。怀仁,西洋人,康熙中官钦天监监正。是书上卷自坤舆至人物分十五条,皆言地之所生。下卷载海外诸国道里山川民风物产,分为五大洲,而终之以西洋七奇图说。”《坤舆图说》文字绝大多数原样取自“坤舆全图”,偶有发挥。然而,并未见《四库全书》提及“坤舆全图”分毫,确为蹊跷。无论是地图于康熙年间刊印后一直于宫中秘而不宣,还是《四库全书》编纂者大意忽略,未加详考,均可谓一件憾事。但这并不能抹杀“坤舆全图”本身极高的文献价值。
南怀仁在总结前人测绘技术成果的基础上,发前人之所未见,创新绘制而成的“坤舆全图”,勘测科学精密,内容包罗丰富,规模恢宏磅礴,令人赞誉,堪为十七世纪东西文化交流之典范。
160×33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