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881 王蒙 秋山萧寺图 立轴

秋山萧寺图
拍品信息
LOT号 2881 作品名称 王蒙 秋山萧寺图 立轴
作者 王蒙 尺寸 135×35cm 创作年代 --
估价 28,000,000-32,000,000 成交价 RMB 136,640,0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立轴
著录:1.(明)汪珂玉编《珊瑚网》。
2.《佩文斋书画录》第100部38页。
3.(清)《式古堂书画汇考》卞永誉撰。
4.庞元济《虚斋名画录》(卷七)。
5.福开森编《历代著录书目》。
6.《中华历代名画记》(1915年上海图书馆资料库初版)(珂罗版出版)。
7.《名画集胜》第一册,1930年3月上海墨缘堂印(珂罗版出版)。
8.《海上收藏家》,第78页。
9.《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选集(一)》,第78页,保利艺术博物馆编,2010年。
题识:秋山萧寺。独立风前认去鸿,阮生何用哭途穷。空江水急寒潮上,大野风来落日红。木叶乱飞萧帝寺,云情偏护楚王宫。酬恩千里怀孤剑,行李关河惨淡中。边城鼓角怨清秋,起坐遥生关塞愁。露气下垂群树白,星光乱点大江流。百年南北人空老,万古升沉世若浮。不为五湖归兴急,要登嵩华看神州。黄鹤山樵王蒙叔明诗画。
钤印:王蒙之印、王叔明章
题签:王叔明秋山萧寺。
鉴藏印:庞莱臣至精之品、庞莱臣珍藏宋元明迹、虚斋审定真迹、敬叔真赏
展览:一、庞莱臣1915年参加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展览品。
二、“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大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3月。
*美国藏家提供。
王蒙(1308-1385),元代著名画家,字叔明(一作叔铭),晚年居黄鹤山,号黄鹤山樵。又自称香光居士。浙江湖州(今吴兴)人。王蒙是元初著名书画家赵孟頫的外甥,出身书画世家,曾一度任官。绘画主要师法董、巨,与倪瓒、黄公望、吴镇齐名并有交往,后人称“元四家”。
在元季四大画家中,黄大痴以浑厚见长,倪云林以疏淡见长,吴仲圭以简约见长,王叔明则以繁密秀润见长。
谢稚柳曾对王蒙的绘画风格做过具体描绘:“王蒙的画善变而多样化,从他有修养的笔墨,可发现他对真实的描写是热情的。他的笔势,是如此的多样化,卷曲如蚯蚓的皴笔,是强调了董源的一端,绞缠着的线条和繁密的小点子,又是其中的一端而结合了巨然的。许多破而毛近乎是点子的,也是其中的一端更吸收了燕文贵的笔意。焦墨的粗线条,又是从李、郭而来。这些对写实奏效的技法,都在他网罗之列,联合在他的阵容里,独立而扩展了起来,都形成为一体,使他的情景,这样的有变化而丰富了起来。因而他的整洁修饰的和乱服粗头的多种风格,正是由于学识和才情的融合而后形成的。”
王蒙此作繁线密点,苍苍莽莽。“繁线”主要体现在其在董源披麻皴基础上创变出的牛毛皴上,以卷曲如牛毛的皴笔,表现山石的机理结构。“密点”则主要表现在其对巨然焦墨大点点苔方法的取鉴上,秃笔、重墨,或聚或散,以干、湿、浓、淡、光、毛不同质感的苔点丛生错落。
尽管王蒙以繁密取胜的画风与倪瓒的简淡萧疏的画风区别巨大,但从绘画美学观上看,王蒙的繁密与倪瓒的疏简殊途同归,同归于浪漫主义与表现主义相结合的“写意”,又不游离于物象的‘理’。‘繁’仅是他追求主客同一、物我相融的一种表现方式。
王蒙山水作品交织着对传统技法的延续和时代新风下的创变,他以董、巨为宗,构图则多取“北宗”崇山峻岭,高山大川,但不像宋人那样把空间的深度表现作为结构画面的重点,也不再忠实于对外部世界的客观表现,而是以“写意”的手法表现物象,将写景、写境和写趣的审美追求统一起来,将王维、董源以来流行的江南山水画派优美宜人的境界拓展为丘壑深密、层峦叠嶂,深邃苍茫的心像表达,以“繁线密点”将境界的表现和笔墨的形式美有机地统一起来,借自然界多种物象形质的表现,来宣泄内心的复杂情绪,以此来建构和张扬自我个性和审美情趣。
元人绘画重抒写心性,他们认为绘画首先应表现“士气”,“士气”的表现有多种方式,而皴法则是架构山水画中“士气”的重要绘画语言。王蒙的“繁线密点”就是元代文人士大夫在绘画上强烈的主体意识的一种体现,将对客体时空的自我感受转化为主体的复杂心绪,在现实与迷幻之间构筑起与观者审美沟通的视觉桥梁。
此件作品先后于明代汪珂玉《珊瑚网》,清代《佩文斋书画录》、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民国庞元济《虚斋名画录》,并为庞元济旧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