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6 文徵明 赤壁赋 手卷
LOT号 | 3306 | 作品名称 | 文徵明 赤壁赋 手卷 | ||
作者 | 文徵明 | 尺寸 | 25×135cm | 创作年代 | -- |
估价 | 2,800,000-4,800,000 | 成交价 | RMB 5,040,000 | ||
材质 | 设色纸本 | 形制 | 手卷 | ||
题识:辛亥秋日徵明制。 钤印:停云、征仲、文徵明印 题跋:(1)癸亥秋日书,其昌。钤印:其昌 (2)岁在辛巳暮春之初,经友人介绍,吾有幸观赏到乾隆御览之宝明文徵明传世精品《赤壁赋》,这件国宝于宣统十六年十月初出珍贵文物中之一件,此时海上著名藏家陈谈先生来访,与我齐读《赤壁赋》,当得知此件过国宝即将流入异国他乡时,具有绝烈爱国之心的陈谈先生慷慨陈词,如果这件国宝在我们的手中流失,我们将是民族文化的千古罪人,金钱易得国宝无双,陈谈先生花巨资在台湾画商刘先生手中购下了《赤壁赋》,当吾再次打开赤壁赋时,内心深处感到由衷的庆幸,百年来他和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同甘苦共命运,当看到乾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吾想二代君皇在天有灵应感欣慰,君主之宝这次没有流失,以后永远也不会流失! 江都万峻池题于沪上草堂。 钤印:万峻池印 鉴藏印:江都万氏所得真迹印、乾隆御览之宝、嘉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御书房鉴藏宝、宣和御览之宝等 此卷《赤壁赋》以石青、石绿为主色调,图画的是北宋苏轼泛舟游赤壁的故事,原赋苏轼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所作表达了壮志难酬的苦闷及旷达乐观的思想,而引起文人的共鸣,而被千古吟咏,经常选作绘画题材。后有董其昌行楷书《后赤壁赋》。此图采取平远法,体现出“月白风清”时的景趣。作者用细腻的描绘将一个秋高气爽、月光如银的宁静夜晚极富诗情地融入于令人陶醉的画意之中。那嶙崎险峻的峭壁悬崖,汹涌湍急的水流波涛,江风吹拂摇动的树木,以及万里开阔的江天,皆极得真实生动的情状。图中山峰石壁以中锋勾出,淡墨皴擦出阴阳向背,青绿赋色,寓拙重沉凝于简括遒劲;漩流急浪,用线精绘细写,于装饰美感中见激昂气势。远水无波,淡墨晕染,得悠远之境;孤舟泛波,名士闲坐,抒怀古之情。整幅画面自然的将水墨山水与青绿山水融为一体,用笔苍润,布局爽朗、明媚,设色明丽清淡,风格古雅俊秀,技法纯熟稳健,具有笔致墨韵。 文徵明少时即负盛名,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为吴中四才子。嘉靖元年(1522),受到苏州巡抚李充嗣的推荐,嘉靖二年赴京,经吏部考试后授翰林院待诏。4年后辞官南归,筑玉磬山房,家居以翰墨自娱,潜心书画30余年。书法清俊秀雅,与祝允明、王宠并称吴中三家。绘画造诣尤深,其声名远布四方,求画者盈门。文徵明绘画技艺全面,山水、人物、花卉、兰竹兼能,尤以山水著称,与沈周一同奠定了吴门派的基调。他的山水画多描写江南园林景物和文人的生活环境。画法远承董源,亦受沈周影响。早年以工细为主,中年以后粗细兼能,愈晚愈工,苍劲与秀润兼具,其中细笔是他的主要风格。但无论何种面貌,都能呈现出自身的艺术特点:景致平和恬静,很少动荡、奇异之势;布局层叠而上,纵深空间不大;笔墨清秀含蓄,不作刻露、雕琢之迹:追求“利家”的天真生拙,不求“行家”的精工娴熟;注重抒情味和书卷气,较少豪壮气势。这种画风既是文徵明的性格、情趣、气质在艺术上的反映,也体现了当时文人士大夫的思想情操和审美爱好。 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曾官翰林待诏。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真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