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9 佚名 陈廷璋奉旨阅兵图 镜心
LOT号 | 3309 | 作品名称 | 佚名 陈廷璋奉旨阅兵图 镜心 | ||
作者 | 佚名 | 尺寸 | 85×838cm | 创作年代 | -- |
估价 | 700,000-1,000,000 | 成交价 | RMB -- | ||
材质 | 设色纸本 | 形制 | 镜心 | ||
说明:附“辛巳清和奉”拓片一张,文物入境单。 该作以长卷形式描绘清代的封疆大吏奉旨阅兵的经过。整卷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描绘此大员骑马前往阅兵途中的情景,前进的队伍蜿蜒曲折,沿途湖光山色,风景秀丽。第二段则描写该官员乘轿,手下人员背负圣旨和金印前往阅兵场。最后一段也是本卷图的焦点——描绘阅兵时的场景。 本幅没有款题,有幸的是,与此卷相伴的一幅刻有中英文题记的拓片告诉我们该卷所描绘具体事件与时间。据碑石拓片上英文题记可知,此卷系描绘闽浙总督杨廷璋奉御旨前往福建阅兵时的盛况。中文题记则写道“辛巳清和,奉命阅兵,历奥泉、厦门、漳汀而至将乐。闻说前有经过者迄今已八十四年,因感而志之,计算予年或前身在望欤。”故时间是在乾隆二十六年(1761)春。 据《清史稿》和《东华续录》可知,杨廷璋(1688-1771),字奉峨,汉军镶黄旗人。世袭佐领。雍正七年,自笔帖式授工部主事。再迁郎中。授广西桂林知府。乾隆二年,擢左江道。十五年,擢按察使。二十年,迁湖南布政使。二十一年,授浙江巡抚。乾隆二十四年三、四月间,被任命为闽浙总督。十一月为体仁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仍留闽浙总督任。 拓片上刻有杨廷璋记载他阅兵经历的诗文:“代巡搜事校英才,夹道欢迎听溯洄。八十四年仅一见,七旬三岁幸重来。城连铁岭标云岫,水绕龙湖动地雷。敬仰龟山讲学处,词高棠荫映莓苔。”文中说道杨前往阅兵的途中,在到达位于福建省西北部的将乐县时,一老者告知他84年前也曾有一位和他一样官爵显赫的大员路径此地。这让杨廷璋非常兴奋,时年73岁的他迷信的认为,那位大员很可能就是他生前的前身。 阅兵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春秋·桓公六年》中便有:“秋八月,壬午,大阅。”魏文帝曹丕的《广陵观兵》中也有“戈矛成山林,玄甲耀日光。猛将怀暴怒,胆气正纵横。不战屈敌虏,戢兵称贤良。”对阅兵盛况的描写。此后历代对阅兵制度均有补益,在具体的检阅内容和时间上都有详细规定。清代有多种阅兵方式,皇帝三年一“大阅”,整饬军纪,检验训练成果,另外还有钦派检阅,由练兵处、兵部、陆军部奏请皇帝,钦派知兵大臣数员前往阅兵。阅兵内容有“军容、军技、军学、军器、军阵、军律、军垒各项”。《大清会典》及宫廷画家金昆等人奉命绘制的《八旗阅阵图》详细的记录了康、乾两代大阅的具体情况。但亲派大员在地方的阅兵尚少有描绘。 《杨廷璋奉旨阅兵图》以其生动具体的形象,让人们重新目睹了200多年前在地方举行的盛大而隆重的钦派阅兵场面。 画中阅兵一段,检阅大员杨廷璋端坐台上,官服上只有一品大员才有的仙鹤补子,威严庄重的神情,都显示了他显赫的身份。文武属下立于左右,态度谦恭。阅兵场,火枪护军环列四周,阅兵场中帅字大纛立于中央,旗下统兵将领手持令旗,发号施令,鼓角齐鸣,战旗飘扬,步兵、骑兵,弓箭手列队演阵,军容整齐。整个画面一派威武雄壮的景象。与《清史稿》〈志一百十四·兵十·训练〉中“届时军士擐甲列阵,中军建大纛于场中,统兵大臣于将台上传令合操,中军扬旗麾众,台下举炮三,军中鸣角伐鼓,步骑甲士列队行阵,施放火枪,连环无间,如京营之制。若长矛、藤牌、扁刀、短刀之属,各因其地之宜,以教士卒,咸有成法。……”的记载可以相互印证。 卷中描绘人物众多,身份职责,衣着各异,神情栩栩如生。据《清史稿》 卷一百五〈志八十·舆服四·卤簿·仪驾·仪仗·仪卫〉记载,直省文官,总督仪仗有青旗八,飞虎旗、杏黄伞、青扇、兵拳、雁翎刀、兽剑、金黄棍、桐棍、皮槊各二,旗枪四,回避、肃静牌各二。图中杏黄伞,飞虎旗,回避、肃静牌,奉旨阅兵、统属文武、兵部尚书官衔牌等仪仗形象的再现了文献记载。 构图上则主体突出,杨廷璋一行人等的阅兵历程循序渐进的展开,段落分明,疏密有致,繁而不乱,长而不冗,首尾呼应,有着交响乐般的节奏变化和韵律感。画中大到宜人的景色,细到人物表情,衣冠服饰,仪仗等细节都组织得和谐统一地,浑然一体,繁简疏密、动静聚散也处理得恰到好处。充分表现了画家高超的洞察力和的组织驾驭能力。技法上,工中带写,人物造型写实,主要人物细致刻画,一丝不苟,色、墨绘成的背景起到了极好的衬托作用,色彩典丽雅致。 该卷与故宫博物院《康熙帝南巡图》、《从薄行诗意图》等帝王出行题材相比,威武隆重的场面虽逊一筹,但构图和人物刻画则更加自然活泼。与故宫博物院所藏《清军奏报与太平军交战图》、《平定回疆战图册》等激烈的战争场面相较,则呈现出一片太平盛世,清新欢快的抒情意味。 此卷20世纪上半叶一直由欧洲藏家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