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0 佚名 圣僧浮海图 手卷
LOT号 | 3310 | 作品名称 | 佚名 圣僧浮海图 手卷 | ||
作者 | 佚名 | 尺寸 | 23×214cm | 创作年代 | -- |
估价 | 5,800,000-6,800,000 | 成交价 | RMB -- | ||
材质 | 水墨绢本 | 形制 | 手卷 | ||
鉴藏印:仲温、宋克私印、周氏公瑕、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乾隆鉴赏、王树常印 说明:宋克(1327-1387)题签,宋克、王树常、周天球题跋。 佚名《圣僧浮海图》时代考 单国强 近期见到以佚名款的《圣僧浮海图》卷,本幅绘十六罗汉渡海,后纸有明初宋克题“圣僧浮海图跋”,署款“洪武四年鞠月上浣东吴宋克仲温跋于云间之草玄阁”,下钤“仲温”朱方、“宋克私印”白方两印:另纸佛弟子王树常题,绍介十六罗汉称谓,署年款“辛巳元旦”,下钤“王树常”白方、“廷五”朱方两印。鉴藏印记有“石渠寅笈”、“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等多方。此图书法精微,气息古旧,然宋克跋中未提及画家或时代。作为一件无款或佚名作品,主要当解决断代问题·并根据艺术水准来确定其价值。 从卷中所钤清内府诸鉴藏印玺分析,诸印属真,此图绝非乾隆以后所作。两跋中,宋克甚早(1327-1387年),其为元末明初著名书法家,洪武初被征为侍书,官凤翔同知。擅长楷书、草书,尤善章草。楷书主宗钟繇,追求拙朴意趣;小楷学赵孟頫,而能打破过于平正之习,收放、开合、曲直、奇正变化丰富,更接近王羲之;草书学王羲之,又夹杂着少许章草结体和用笔,于圆转中见劲利,婉美中具拙意;章草尤具特色,深研吴·皇象的《章草急就篇》,用笔挺拔,筋骨强健,碟划壮厚,结体扁圆中又呈修美之姿。此卷宋克跋为小楷书,存赵孟頫端美之姿,然点画粗细、轻重、方圆颇有变化,用笔、结体又时见章草之迹,如“不”字之捺笔、“有”字之横道、“四”字之结构,书风舆其成熟面貌相符。倘以存世的《楷草书论用笔十法》卷(北京市文物局藏)中前端小楷舆之相对照,风貌亦甚一致,如“用”、“谓”、“之”、“草”等字,运笔乃至结构均相彷佛,可证此跋为宋克真迹。至此,该图的创作年代当在明代以前,即唐、宋、元三代。 进一步确定该画年代,则要从题材内容和书法风格两方面分析。画面所绘罗汉,即佛的上足弟子,据唐·玄奘释《法住记》,释迦牟尼曾令十六罗汉常住人世,济渡众生。早期的佛经及有关文献只记十六罗汉,如《阿弥陀佛经》、《法住记》,以及宋·李石《方舟集》十四“十六罗汉赞”,“眉州园通阁十六罗汉赞”等。在唐代传世佛画中尚未见罗汉像,论画之书如《贞观公私画史》、《历代名画记》、《唐朝名画录》中也都没有画罗汉的记述。到北宋徽宗年间,《宣和画谱》中始见记载所谓梁·张僧繇画的《十六罗汉》、唐·庐楞伽画的《十六大阿罗汉》、《罗汉十六》等,也均是十六位罗汉,其作品是否为粱、唐真迹甚可怀疑,但说明北宋时已出现十六罗汉图。至于五代贯休(禅月大师)所画的《十六应真图》,尚有一套稿本存在(藏日本宫内厅),可能是有来历的古摹本。在北宋中期,已有十八罗汉图出现,舆十六罗汉图并存,苏轼就同时见到过这两类罗汉像,如在《苏柬坡全集·后集》卷二十中又有“十八大阿罗汉颂”《苏东坡全集·续集》卷十中有“自海南归,过清远峡宝林寺,敬赞禅月所画十八大阿罗汉”;在《苏东坡全集·后集》卷十九中又有“罗汉赞十六首”,同卷“观音赞一首”中亦记:“与国浴室院法真大师慧汶傅宝禅月大师贯休十六大阿罗汉”。当时十八罗汉中所增添的两位罗汉尚未固定,有时是《法住记》的作者庆友和译者玄奘(或宾头庐,重复第一尊者宾度罗跂罗堕),有时是迦叶和军徒钦,有时是加达摩多罗和布袋和尚,有时是降龙和伏虎罗汉,西藏所传是摩耶夫人和弥勒。苏轼所记的两幅十八罗汉图就不一致,《赞禅月所尽十八大阿罗汉》中,第十七为“庆友”,十八为“宾头庐”,《十八大阿罗汉颂》中第七尊者记“临水侧坐,有龙出焉”,显然是降龙罗汉,第十三尊者记:“有虎过前,由童子怖匿而窃窥之”,则明显为伏虎罗汉。至于十八罗汉以增添降龙、伏虎两罗汉为定型模式,恐怕要到北宋以后,存在的所谓唐·庐楞伽画《六尊者像》册,原为《十八罗汉像》的一部分,实出自南宋画家之手,名款为后添,尚存的第十七、十八尊者即是降龙、伏虎罗汉,可作为南宋已定型的佐证。 题材从十六罗汉到十八罗汉的时代变化,可作为判断此图相对年代的一个重要依据。图绘十六罗汉而非十八罗汉,可能时代不会晚于北宋中期,但诸像中却出现了伏虎罗汉(第二位),又未见降龙罗汉,这种组合上舆十八罗汉的交错,表明此画当作于两类罗汉衍变的过渡时期,即既不循佛经所规定的十六罗汉组合模式,又未达到以十八罗汉为主型的程度,故其时代当在北宋末至南宋初。 再从画法风格方面分析。作为以纯熟的白描手法画出,描绘工致,用笔细劲流畅,衣纹近行云流水描,这些画法显然源自北宋李公麟流派。人物面相仍带高鼻深目的“梵相”,衣纹、水波多排叠的平行缘,又明显受贯休影响。可见此画距五代、北宋中期不会太远。然而,衣纹中又出现了带顿挫、方折的线条,类似于南宋流行的折芦描、撅头描,水墨渲染的明暗也更细致,这些又带有南宋初的时代特征。故此画从画风看,当属于北宋末至南宋初的作品。作品技艺比较高超,尤其十六罗汉形态各巽,神情不一,目光刻划尤见神气,作者当属李公麟流派传人。 此图绢素细密,当属宋绢,气息古旧,年代久远。同时保存完好,并有明宋克长跋和清内府诸玺,可谓流傅有序。然又未见前人著录,诚属一件新发现的宋代人物画珍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