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76 清乾隆 白玉痕都斯坦式嵌宝石错金花口盘
LOT号 | 4176 | 作品名称 | 清乾隆 白玉痕都斯坦式嵌宝石错金花口盘 | ||
作者 | -- | 尺寸 | 宽14.5cm | 创作年代 | 清乾隆 |
估价 | 600,000-800,000 | 成交价 | RMB -- | ||
材质 | 形制 | ||||
中国古代玉器自新石器时代经过上万年的发展进步,至清朝达到顶峰,特别是乾隆期间,由于经济文化得到全面的恢复和发展,故玉器的制作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乾隆时除了制作中国传统玉器外,还引进和仿制了外域的玉质艺术品,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印度北部的痕都斯坦玉。此种玉器最大的特点就是将胎体打磨得非常薄,传入中国后即受到乾隆皇帝的喜爱,赞曰“莹薄如纸”,上行下效,因此也影响中国玉器的风格,这类痕都斯坦式玉器特点明朗,清晰而易辨。 此拍品以白玉为材,轻薄透明,盘为椭圆形,敞口呈花瓣形,盘心正中绘八瓣西番莲花纹,圈外雕饰抽象符号化的莨苕纹,以单线勾勒其形,对称式的苕叶自然延伸,蔓蔓延延布满其面,纹饰上错金丝填嵌,精美巧妙,秀美绝伦。盘侧对应出两小钮,上镶金丝嵌红绿宝石,这使生冷的玉石呈现出自然的韵律。整器纹饰纤柔而又简洁,温婉而又秀丽,飘逸空灵,典雅流畅,具有明显的西域情调,观之则令人心旷神怡,实为视觉之宴飨。此器玉料透明晶莹,即所谓的“一器一色”,以纯色的白玉为材雕琢而成,为典型的痕都斯坦玉匠喜用风格。这与中国传统玉器的留玉皮或杂色玉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痕都斯坦玉器其实就是回教玉器或伊斯兰玉器,这一地名便是由乾隆帝亲自考订,其玉材多为南疆的和阗玉、叶尔羌角闪石玉。当地人相信玉做的餐具可以避毒,故一般多为实用的碗、杯、洗、盘、壶等饮食器皿,不见中国玉器中常见的礼玉和佩玉。这些玉器的装饰很有当地文化特点,从此拍品便可窥视一二,其有些在器壁上镶嵌金、银细丝及红、绿、黄、蓝等各色宝石或玻璃;花纹装饰多为植物花叶,以莨苕、西番莲和铁线莲为主;用异色宝石嵌现动物眼睛等。除了这些装饰手法,还采用水磨技术,胎体透薄,有“西昆玉工巧无比,水磨磨玉薄如纸”之说。再观此白玉盘,其工料具佳,所用之材、所制之形、所饰之纹、所嵌之宝,均为典型的痕都斯坦式做工,实属乾隆时期制作精良,品质上乘的珍贵艺术品,极富时代风格,反映彼时之艺术取向。 目前我们所见清宫所藏痕都斯坦旧玉有两种,一种为当年输入,另一种系宫内工匠仿制,即称“西番作”,此品即为宫廷作坊所制的仿痕都斯坦式玉器。清乾隆时,内务府设立了专门仿制痕都斯坦玉的作坊,苏州的专诸坊也有仿制。这些“西番作”玉器并没有亦步亦趋地复制痕都斯坦玉,而是吸取其造型别致、花纹流畅、胎体透薄的优点,结合中国工艺的传统方法,创造出带有西番风格的玉器。这些中西结合的玉器直接影响了中国玉器的制作风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