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6 清乾隆 粉彩山水题诗小灯笼瓶
LOT号 | 5316 | 作品名称 | 清乾隆 粉彩山水题诗小灯笼瓶 | ||
作者 | -- | 尺寸 | 高10.2cm | 创作年代 | 清乾隆 |
估价 | 1,000,000-1,500,000 | 成交价 | RMB 1,120,000 | ||
材质 | 形制 | ||||
“翰墨”、“陶署”款 立身陶署为陶人,环翠亭上写心语 ——解读清乾隆 唐英制粉彩山水题诗句灯笼瓶 唐英一生榷陶西江前后二十七载,潜心于陶,结缘至深,自称“大半世羁栖陶榷”,故精悉瓷务,所出之器无不精绝于世,时人赞叹:有陶以来,未有今日之美备。唐英公余之暇,极意风雅,遂成《陶人心语》,述榷陶故事,抒陶人心声。 本品为唐公雅制之彩绘山水诗文佳器,以灯笼瓶为画,取其形之隽秀,得其身之平直,展示山野幽居图。画中重峦叠嶂,峭壁如削,流云迤逦,萦回曲折,松苍林茂,顾盼生姿,茅舍数间,掩映其中。另见水天一色,渔舟唱晚,老者伫立江岸,左右之景括含天地之锺灵,山川之毓秀,俨如画屏。其构图虚实相生,笔墨疏秀清润,山石尤称佳妙,淡皴浓苔,毫锋颖脱,墨法精微,令人叹止。施彩清薄妍美,设色淡雅隽永,风格与香港张氏云海阁旧藏“清乾隆 珊瑚彩釉描金开光粉彩山水茶壶一对”相同,当为一人之手绘就(参见香港佳士得2000年秋季拍卖会·绝妙色彩张宗宪珍藏专场第 832号拍品)。此对彩绘山水茶壶为典型的乾隆磁胎洋彩器,依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的档案所载,磁胎洋彩器多烧制于乾隆六年至八年之间,故本品的制作时间与之相近,亦为乾隆朝初期。 图中浩瀚烟波之上题写隶书诗句“一径蜿蜒羊角转,两山苍翠画屏开。写于陶署珠山环翠亭”,引首篆章“仁化”,后钤“翰”、“墨”阴阳文两章。此处隶书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唐英临《百石卒史碑》一致,师法汉隶,体态端庄,清新婉丽,师古而不板,革新而不飘。唐英个人艺术修养深厚,书法造诣极高,能书善画,尤擅分隶,声望卓然。《八旗画录》载“其画无体不工,兼善分隶书”。底款为矾红楷书“陶署”二字,极罕。 本品融画、诗、书、印于一体,全面展示出唐英非凡卓越的艺术才华,尤为难得。其最为独特之处则是写款中“陶署”和“环翠亭”的出现。 纵观目前存世的唐英自制器皿当中,多见使用其字号、堂名等署款,提及御窑厂地方名称者鲜见,除本品之外仅知三例,分别为“制于珠山官舍”、“敬书乾隆御制诗于陶署西园”和“戊辰嘉平月敬书于陶署西轩”,皆为釉上墨彩笔筒。后者为北京故宫博物院典藏“唐英 白底墨彩四体书笔筒”,见《纪念唐英诞生三百周年专辑》封面二,《景德镇陶瓷》1982年第二期。其烧制时间为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是唐窑非常难得的纪年器物。 陶署,是指御窑厂内督理窑务的办事官署,其实就是御窑厂的别称。翻查唐英所遗文稿资料,唐英提及御窑厂时曾分别使用过陶署、厂署、昌江官廨、昌江官舍等别名,其中陶署使用最广,不下二十余处,散见于其各类诗文中。例如 《仲春珠山陶署即事》 旧客浑忘客,浮家且当家。 ——《陶人心语》·卷二 五言律诗 《壬子五日初度口占,时寓西江陶署,马齿五十又一》 半世浮沉马齿长,萍踪宦海尚茫茫。不分十年周甲子,更怜四度客端阳。 ——《陶人心语续选》·续卷一 七言律诗,时为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留别珠山陶署诗》 古亭翠撷心裁句(本注:陶署后有古环翠亭),珠阜香留手植花(本注:陶署后有珠山) ——道光《浮梁县志》卷十九·古迹·环翠亭,时为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丙寅孟夏,寓珠山陶署 ,雨窗口占二截句》 闰春新夏自迟迟,已是榴绿蒲红时。晓起送凉窗外雨,云峰烟树一天诗。 ——《陶人心语续选》·续卷八,时为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 厂署之别称见于乾隆六年唐英撰写的《厂署珠山文昌阁碑记 》(《陶人心语续选》· 续卷五),可能是比较正式的场合,故以厂署呼之。 唐英自雍正六年奉旨佐理窑务,充驻厂协理官,至乾隆元年调榷淮关,前后寓居珠山陶署内长达八年之久,特别在雍正九年其妻马氏相庄殁后,将家眷从京城接来景德镇,一家团聚,双儿均在身边,唐英内心更加生出“浮家且当家”之感,虽然乾隆二年之后兼管窑务,遥督总理,平常多住在九江关署,但是对珠山陶署感情依旧,时常思忆感怀,赋诗寄情。因此,陶署正是凝结了唐英对家庭的深厚感情,唐英视之亲切而深情,寄字瓷器之上,则是瓷史上独一无二的书款,亦为榷陶使者心灵历程之深刻写照。 环翠亭,为明清时期珠山的一处著名古迹,道光《浮梁县志》卷十九·古迹载:“环翠亭,建于珠山绝顶,唐至亭名聚珠,宋为中立亭,迨明万历初太监潘相建环翠亭。”明人王肯堂在《环翠亭记》中道出得名的缘故:“陵岭复绕,峰起摩云,长江如带,渟澜洄浪,而重林茂草,延青耸绿,昭山水之奇观以媚于此亭之侧,信乎环翠之亭之所由名也。” 近年珠山御窑厂遗址曾出土《万历 青花瓷碑残片》,即是潘相自撰的瓷制环翠亭碑记(参见《景德镇出土陶瓷》图276,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藏。)该残碑名称为“新建御器厂后山……”,第七行有文为“山之环者如盘龙,水之遶者如游蛟”形容环翠亭上所见的景致。第十行所书“己亥之岁”,当为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可证潘相建成环翠亭于万历二十七年。 环翠亭上美景如画,入清之后,风采依旧。清初王日藻赞曰:携手亭台万翠环,岚光树色可跻攀。唐英自雍正六年临镇榷陶以来,久居珠山馆舍,环翠亭自然是他日常生活休闲与静坐抒怀的好去处,亦是好友雅集赏花饮酒之佳所,故而屡屡出现在他的诗文之中。除了前面已提及的《留别珠山陶署诗》还见: 《雨窗题吴尧圃画山水歌》 署冷官闲游足健,一亭环翠珠山阿” ——《陶人心语》·卷一 七言古诗 《珠山行馆书怀》 馆舍萧凉为我开,珠山环翠重徘徊。 ——《陶人心语》·卷四 七言律诗 《忆珠山》 庄生梦里翩翩蝶,环翠珠峰夜夜还。 ——《陶人心语》·卷五 七言绝句 唐英痴爱环翠亭,遂喜以妍花相妆,于环翠亭畔遍植虞美人花,既得清赏之悦,又暗寓对其已故爱妾张氏可姬的思念之情。唐英戏曲专辑《灯月闲情》之《虞兮梦》的故事场景即为环翠亭,在第三出《赏花》中,作为唐英化身的陶成居士自白:“这官署中有座珠山,绝顶上有个环翠古亭。公余游泳其间,颇堪登眺栖止。”可见唐英对环翠亭钟情之至。 环翠亭正是因唐英的躬身呵护和作诗吟咏而驰名,嘉庆时期邑人郑廷桂所著《陶阳竹枝词》有诗为证:“环翠亭碑碧藓荒,隽公去后少商量。难得鲸波老词客,重兴香火祀文昌。”后附解说曰:厂内珠山环翠亭,唐公重修书碑后渐次荒颓,嘉庆间道幕吴鲸波新葺门槛,移唐公所制文昌像祀之(见道光《浮梁县志》卷二十一·艺文·诗录)。道光间南昌龚鉽着《景德镇陶歌》有句:“百年风雅一峰青,几次携琴环翠亭,看到壁间蜗寄字,也搜心语着陶经。”惜后世年久失修,至民国初年,亭阁几乎尽塌,珠山呈现一片破败萧瑟之状,唯环翠之碑犹存,今于旧址改建为龙珠阁。 如今陶署与环翠亭不复存在,登阁凭栏远眺,昌水流翠,群山氤氲,千年古镇新貌焕然,那堪问陶成居士情寄何处?幸存此器,以慰陶人。其无唐英之别号、室名,独书陶署与环翠亭,是为自用之故,当年陈设于浔阳榷署的书斋之中,令隽公既得怡情自赏之乐,更可一舒思忆之苦,佳器也!(黄清华 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