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 宋朱熹撰、明商辂等撰 资治通鉴纲目五十九卷、续资治通鉴纲目二十七卷、资治通鉴纲目前编二十五卷
LOT号 | 0202 | 作品名称 | 宋朱熹撰、明商辂等撰 资治通鉴纲目五十九卷、续资治通鉴纲目二十七卷、资治通鉴纲目前编二十五卷 | ||
作者 | -- | 尺寸 | -- | 创作年代 | -- |
估价 | 250,000-300,000 | 成交价 | RMB -- | ||
材质 | 形制 | ||||
明崇祯三年(1630)陈仁锡刻清康熙四十年(1701)重刊本 12函118册 纸本 提要:《资治通鉴》是宋司光编写的一部中古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纲目》则是朱熹以资治通鉴要义为纲、注解为目编写而成的编年类名作。计五十九卷,首卷汇集了朱熹的纲目序文,凡例标次,评鉴十八法等。《资治通鉴纲目》问世后,名人学者纷纷进行研评。宋儒王柏认为“纲目扶天伦,遏人欲,修百王之轨度,为万世之准绳。”明宪宗在《通鉴纲目》序文中写道:“朱子通鉴纲目实备春秋经传之体,明天理,正人伦,褒善贬恶,词严而义精,有功于天下后世大矣。”《资治通鉴纲目》后增补前篇二十五卷,续篇二十七卷,凡一百一十一卷。《纲目》经宋元明三个朝代,跨越四百馀年,历有尹起莘、刘友益、王幼学、汪克宽、徐昭文、陈济、冯智舒等名宿大儒批注二万一千馀条,共约一百一十五万字。明末史官陈仁锡对《资治通鉴纲目》三编进行通批通校,融会贯通,梳理条陈计五千馀,约五万馀字。此书初刻于明崇祯三年(1630),此版为康熙四十年(1701)前后重印本。行格疏朗,眉端镌评注,一百一十八册旧装未衬纸,保存品相好,颇为难得。 25.8×16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