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5 玉虹楼法帖
LOT号 | 0735 | 作品名称 | 玉虹楼法帖 | ||
作者 | -- | 尺寸 | -- | 创作年代 | -- |
估价 | 10,000-12,000 | 成交价 | RMB -- | ||
材质 | 形制 | ||||
旧拓本 4函16册 纸本 提要:玉虹楼法帖是孔子六十九代孙孔继涑摹刻的书法丛帖。玉虹楼是孔继涑书斋号,故名《玉虹楼法帖》。孔继涑(1725-1790),字信夫,一字体实,号谷园,别号葭谷居士,第六十八代衍圣公孔传铎之第五子。乾隆三十三年(1768),孔继涑中举,纳赀为候补内阁中书舍人,后专心研究书法艺术,以张照为师,广临众帖,推欧虞米黄。与杭州大书法家梁同书一直保持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时有”南梁北孔”之称。《玉虹楼帖》十六卷,广刻张照各种书体,是研究张照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料。历史上的丛帖以《淳化阁帖》最为著名,是中国最早编选镌刻的一部大型丛帖。明代丛帖以文征明撰集的《停云馆帖》为代表,其它多以仿前代及个人帖居多。清乾隆年间,乾隆皇帝爱好字画文物,于是尽收天下珍秘,将晋朝大书家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远帖》收入宫廷。称为“三希帖”。 乾隆皇帝将三希帖以及他收集的其它历史墨迹一并镌刻于石上,再用纸墨毡拓下来,装裱成三十二册,统称为《三希堂法帖》。《淳化阁帖》和《三希堂法帖》均为宫廷丛帖。而作为民间集成的大型丛帖来讲,《玉虹楼法帖》谓之最则名副其实。 30×13.2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