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965 徐悲鸿 1947年作/1941年作 奔马·书法对联 镜心/立轴

奔马·书法对联
拍品信息
LOT号 2965 作品名称 徐悲鸿 1947年作/1941年作 奔马·书法对联 镜心/立轴
作者 徐悲鸿 尺寸 画心106×59cm;对联177×36cm×2 创作年代 1947年作/1941年作
估价 5,000,000-8,000,000 成交价 RMB 22,400,000
材质 水墨纸本 形制 镜心/立轴
著录:1.(书法对联)《徐悲鸿作品集》第266-267页,文物出版社,2007年。
2.《中国近现代十二大名家书画精品集》,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
画心题识:吕太夫人七旬大庆,卅六年五月悲鸿写贺。
钤印:东海王孙、悲鸿之画
对联题识:合沓声名动廖廓,纵横逸气走风雷。卅年七月悲鸿。
钤印:徐悲鸿
展览:1.“春之歌—世纪悲鸿作品收藏大展”,徐悲鸿纪念馆、保利艺术博物馆主办,2009年3月至26日。
2.“中国近现代十二大名家书画精品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
说明:1.上款人“吕太夫人”为近现代油画家吕斯百先生的母亲,此作是为庆祝吕太夫人七十大寿而作。画家吕思百的成长、出国、留学等都得到了好友徐悲鸿的大力提携和资助。
2.此画心作品即将出版于由徐悲鸿纪念馆审编北京保利拍卖公司组织出版的《徐悲鸿作品集 》(续二)。
 此幅画赠送对象为“吕太夫人”,她为近现代油画家吕斯百先生的母亲,吕斯百,1905年10月15日生于江苏江阴,1973年1月14日卒于南京。初入东南大学艺术系,得徐悲鸿赏识,并于1928年被推荐赴法国留学,初在里昂高等美术专科学校,1931年入巴黎高等美术专科学校,曾游历西欧各国,考察美术。1934年回国,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后出任系主任。
吕斯百出国留学得到了徐悲鸿的大力提拔和资助,归国后一度与徐悲鸿共事,故两人情谊的深厚程度可想而知,那么徐悲鸿为庆祝吕太夫人七十大寿所作画,其用心程度非比寻常。此画笔墨酣畅奔放,洒脱率意,徐悲鸿以带魏碑兼草隶的书法笔意勾画出马的躯干,再借大笔挥洒,写出马尾及鬃,最后用水墨晕染,寥寥几笔即表现出奔马瞬间的动感,结构准确生动,实为徐悲鸿大写意马的佳作。
画中的马从远处疾驰而来,昂首天外,奋蹄如飞,意气风发,充满鼓舞人心的力量,虽无衬景,但占满画面的构图和坚实的笔法塑造出一匹威武的战马形象,这种形格实际上也是徐悲鸿自己的精神象征。徐悲鸿从1930年代探索出大写意马的笔法,至1947年已是驾轻就熟,信笔挥洒,对于他来说,笔墨已是次要的,他多在画中寄寓一种内心的感受,这种感受来源于他这个爱马之人多年对马的观察、写生,来源于对时局的关注,来源于一个知识分子的良心,来源于一种在苦难中顽强拼搏的力量。所以徐悲鸿晚期的奔马反映出来的精神内涵更多,是他大半生所凝聚起来的精神力的合力。
 作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体系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徐悲鸿生动诠释了“兢兢业业”和“鞠躬尽瘁”;作为中国现代美术人才的发现者和爱护者,徐悲鸿践行了“伯乐”之职;而作为横跨东西文化、融汇中外技法的艺术家,徐悲鸿更无愧于一代大师。
  徐氏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显示了极高的艺术技巧和广搏的艺术修养,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在我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他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又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中国画、把中国画的笔墨韵味渗入西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语言体系,成为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峰。
  而最令人耳熟能详的是其奔马,它与齐白石的虾一样不仅驰名宇内,更成为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最经典的意象和艺术符号。徐悲鸿将自己满腔的热情赋予笔下的马,其中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表现了人民群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的精神,表达了对民族危亡的忧愤和对光明解放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