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74 徐悲鸿 1938年作 奔马 镜心
LOT号 | 2974 | 作品名称 | 徐悲鸿 1938年作 奔马 镜心 | ||
作者 | 徐悲鸿 | 尺寸 | 52×66cm | 创作年代 | 1938年作 |
估价 | 1,500,000-2,500,000 | 成交价 | RMB 1,680,000 | ||
材质 | 水墨纸本 | 形制 | 镜心 | ||
著录:《中国近现代十二大名家书画精品集》,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 题识:月梯先生惠存,廿七年长夏悲鸿。 钤印:东海王孙 展览:“中国近现代十二大名家书画精品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 说明:1.新加坡回流。上款人胡月梯,南洋著名商人,新加坡永定会馆会长,福建会馆董事,南洋客属总会董事,徐悲鸿、刘海粟南游时曾有画赠之。 2.拍得此作品后,买受人如有意愿参与《徐悲鸿作品集》(续二)的出版,请联系本公司近现代书画部咨询具体出版细则。 此奔马图作于1938年夏,上款人胡月梯为新加坡永定会馆会董,这一年徐悲鸿携带自己的作品去南洋,先后在新加坡、吉隆坡、槟榔屿、怡保举行画展,盛况空前,将画展全部收入捐献,救济祖国难民、宣传支持抗日。可能在这个时候,与上款人胡月梯结识。 徐悲鸿将西方的“光源”的概念引入到中国画中,马头、马脖、马前胸和马后退采用了留白,表明光源是从左前方照射过来的,同时采用块面的墨色来渲染,画面的层次被极大地丰富。 徐悲鸿运用西画透视,表现奔马的体积感、运动感和悲壮的情势。此画中用马头微昂,毛发竖立,四蹄作急奔姿势,显示出极强的动感;同时马的造型讲究,结构紧凑、比例准确。他借用西画近距透视变形,强调了马的前部造型,使画面构成一种环境的压抑感、时间的紧迫感和气氛的危机感和力量的爆发感,这都是中国传统画所少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