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980 张大千 1928年作 临石涛山水卷 手卷

临石涛山水卷
拍品信息
LOT号 2980 作品名称 张大千 1928年作 临石涛山水卷 手卷
作者 张大千 尺寸 26.5×376cm;26.5×94cm 创作年代 1928年作
估价 4,000,000-5,800,000 成交价 RMB 6,160,0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手卷
著录:1.“张大千四十年回顾展”,美国旧金山砥昂美术馆,1972年11月16日至12月17日。
2.《张大千研究》巴东着,图版四,台北历史博物馆,一九九六年十二月。
3.《中国近现代十二大名家书画精品集》,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
宋禹题引首,曾熙、黄宾虹等跋。
题识:少年耽远游,山水助行色,一径出泱漭,何心顾欹仄,挥洒借毫素,嵌严掷心力,自谓落落然,何烦假修饰,颠倒江海云,装取笔取墨,避迹来长干,本不用巫测,为佛茶一瓯,清冷犹未极,灯残借余月,钵空且忘食,高人不自高,转欲下相即,雪心倘不忘,同觅好栖息。
客长干时友人知予有苦瓜和尚之说,即赠以苦瓜诗言潇洒、言太古,皆本色。予可足以当之。渡江人姑作一二俚言,用当别语韵难和,稿已失而得之故中,今书之此卷后。清湘陈人济大涤堂并识。
献贼沉楚宗,血碧湘水色,陈人人哀王,黯惨西日仄,孓遗瞎尊者,象教藉宏力,玉步虽已更,瓶钵自严饬,晚游江淮间,潇洒余戏墨,当年雪个翁,哭笑同莫测,鹙秃两奇头,盘砖造玄极,愚騃重膺鼎,贫子惭耳食,今观此遗素,神逸信难即,清晨梳白头,掷卷长太息。
石公此卷着墨多,创境幽邃,有非石谷子所能。王司农称大江以南当推石涛为第一,信非虚语,岁戊辰二月二十三日,灯下临此并书东莞陈伯陶和诗其上。大千居士爰。
崇祯间楚藩为张献忠沉诸江,其宗人罕得免者,故石公自号清湘陈人,又清湘遗人。越日附记。爰。
引首:神与古会。曾见伊墨卿题风满楼所藏石涛卷子。大千居士此作直是石涛,不得作临本观也。辄复以此四字题之。戊辰三月。禹。钤印:宋禹之印
题跋:(曾熙)生之文白也诗,行吟畔三闾辞,三子以后陈人画,丹青亦是血支离。画至石涛洗尽元明以来画家面目,而以所见山水工其翦裁,至其奇思谲采,惊绝千古,所谓伤心人有抱也。季爰写石涛,能摄石涛之魂魄至腕下,其才不在石下。他年所进,当不知何耳!因见季爰弟临此卷,并击以句题此。戊辰三月。熙。
(黄宾虹)清湖子梅瞿山皆以游宿黄山,图写峰峦泉壑,烟云出没状态,穷极奇奥,画臻上品。
季爰社兄先生酷嗜两家真迹,插罗富有,日夕把玩,寝馈深之,故能落笔精审,大含细入,无非前哲典型,近将裹粮橐笔,览胜黄海,古松异石,一一收之囊中,由师古人以师造化,其必有以方驾前轨而无难者,余于斯卷,赏观再四,为题数语,聊咐末尘。戊辰三月。虹。
(杨庶堪)大千画法石涛,具体而微,当世好事者颇眩惑焉。雅闻今时鉴赏石涛画,辄相警以得非张大千作耶!虽倭国人士亦然。然贱近之心,夷夏同病,大千遂不得不偶出狡狯以翫弄一世之人。庐山真面若此卷者反难观之,然则赝石涛何如真大千,安得通识相与一快论斯事也。癸酉春日。邠斋。
(曾克湍)新归获旧橅,喜气溢行色,传夸诧宾从,谈笑忘口昃,卅年辱尘壒,冥呵神鬼力,咏笑人半凋,贉题尚严饬,英年髯解衣,精意入副墨,凿幽洞玄化,浩渺莽莫测,魂魄摄苦瓜,妙处真造极,世辨儿真膺,目眯请耳食,纸尾索我题,戎装行在即,险均出急就,流汗忘喘息。大千八兄属。甲辰端午。克湍。另有楼虚、郑岳、谢觐虞、方尔谦、刘贞晦、公孙长子及马宗霍跋。钤印:张爰、阿媛、大千居士、张季、苦瓜滋味、未始有极
展览:1.《张大千四十年回顾展目录》,图版一,美国旧金山砥昂美术馆,一九七二年。
2.“中国近现代十二大名家书画精品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
张大千早年在上海投曾熙及李瑞清门下学习绘画,曾氏好石涛,李氏爱八大,大千亦习二僧之法。他曾谓“予乃效八大为墨荷,效石涛为山水,写当前景物,两师许谓可乱真”。张大千的山水一道对石涛用功极深,他既借观饱览各家之藏,复四处搜集,兼用心临摹,对苦瓜之艺揣摩的淋漓透澈,所画得其神髓。本卷乃张大千三十岁所作,画中构图布置,人物景物位置经营全出自石涛,设色朴厚,用笔老辣。画松树遵从石涛三笔一组的树法,笔锋先着针尖,下笔轻而收笔重,略加渲染。山石轮廓用轻柔的笔法勾出,却无柔弱之感,显示出张大千可扛鼎的劲道笔力。山石的背阴面则以丰富多变的擦笔为之,无一笔浓墨,状出清灵秀逸的深山幽径。此作的山石皴擦、画树点苔、构图经营均不离石涛宗法,并临石涛的长题,字形结构亦逼真肖似,可见张大千在卅岁期间已完全掌握了石涛书画的精髓所在。
本卷可视为张大千早年临石涛的代表作品,一九六四年他在香港期间重得此画,欣喜异常,随请老友曾克湍题跋,以纪念这段逾三十年的翰墨姻缘。一九七二年,旧金山砥昂美术馆举行《张大千四十年回顾展》,大千先生特出本卷作为早岁的代表作,也是其石涛山水风格的精品,并列为展品第一号,对此作重视之程度可见一斑。此外,张大千的老师曾熙,好友谢玉岑、郑曼青,画坛同道黄宾虹、楼虚,以及长辈杨庶堪等均于本卷之上题跋,更使此作显得珍贵异常。
其中曾熙题跋曰:“季爰写石涛能摄石涛之魂魄至腕下,其才不在石涛之下。他年所进当不知如何耳!”预见了大千先生日后的成就,也显示了老师的慧眼。而先生的老乡长、革命元老杨庶堪(1880-1942)题曰:“雅闻今时鉴赏石涛画,辄相警以得非张大千作耶!虽倭国人士亦然。然贱近之心,夷夏同病,大千遂不得不偶出狡狯以翫弄一世之人。”这恐怕是最早点出大千仿石涛的原因之一,亦可见当时对其艺事及仿造之事的评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