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4764 清乾隆 紫檀阴刻填金云龙玺印盒

紫檀阴刻填金云龙玺印盒
拍品信息
LOT号 4764 作品名称 清乾隆 紫檀阴刻填金云龙玺印盒
作者 -- 尺寸 17×17×17cm 创作年代 清乾隆
估价 1,000,000-1,500,000 成交价 RMB 1,680,000
材质 形制


宝玺是国之重器,皇权的象征,而宝玺与玺匣之间则犹如一体,具有浑然天成的必然联系。据《清宫造办处活计文件》记载,重大玺印奉旨均着配紫檀木匣盛装,此件宝玺匣以名贵的紫檀木为材雕琢成器,通体描金满刻海水云龙纹,匣内贴有“故宫博物院”原签编号,高贵皇气,威严厚重,具有明显的乾隆宫廷玺印御用气派,体现了皇权至上的端庄凝重和气势恢宏的内蕴,品级规格极为高贵。值得一提的是,此玺匣须弥座虽有缺失,但与宝玺承接部分明黄漆地和朱红漆地均保存完好,对应宝玺尺寸13公分以内,与《明清帝后宝玺》所著录的养性殿宝玺印尺寸对应相符(见书151页),且与近年来香港苏富比等拍卖中出现玺印“乾隆御笔”、“自强不息”等乾隆皇帝重大玺印尺寸可对应符合,至为难得。
有清以来,乾隆皇帝在他长达六十余年卓有成效的统治期间创造了清代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乾隆盛世的辉彩表现在其政治、经济、文化的诸多方面,处于这个时期的宫廷器物也就自然流露出专属皇家毋庸置疑的非凡气派。“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皇帝的印章专称为“玺”,故称其为“御宝”、“御玺”、“国宝”等,它们是国之重器,皇权的象征,是代表当时国家最高权力的重要文物。此件乾隆时期的紫檀宝玺盒源自宫廷,品级非凡,明确显示出其威严凝重的御用风格,应于皇家正式典礼之使用。
明清皇室、贵胄对紫檀趋之若骛,乾隆时期百业兴旺,国力充实,木质器物用料亦十分奢靡,紫檀因其珍稀和无可比拟的质感受到青睐而成为首选。据《故宫博物院藏明清宫廷家具大观》介绍,宫内汇聚的顶尖能工巧匠们顺应紫檀木性,创作出极为讲究且专属皇家的专门制作技艺,利用紫檀细密质地和极高可塑性制作所需器物。清宫造办处的雕工技艺出神入化,空前绝后,绝非一般工艺品的雕饰可以比拟。因此谨循此道而制出的御用器物在品相和规格上具有极高价值。奢华紫檀,凝重端庄,此件宝玺盒实物确也印证了上述紫檀器物之特点。
玺印盒各面以一周回纹为边饰,其间阴线刻海水龙纹图,龙作正面像,苍雄有力,不怒自威之态跃然于此。龙自古即为华夏民族崇拜的图腾,被尊为华夏之神,传说龙为麟虫之长,能兴云雨,利万物,使风调雨顺,丰衣足食,故为五灵之一,《易经》有云:“飞龙在天,大人造也”。古人认为它是最高的祥瑞,历代皇帝都以真龙天子自居,认为自己是龙的化身,即是为了显示其地位的至高无上。因此,用龙纹装饰的各类器物为帝王所专用,在皇宫内的建筑上、或彩绘,或浮雕,或镶嵌,以各种质地和多种工艺手法刻画出生动活泼,姿态各异的各式龙纹。
《清宫档案》记载,乾隆皇帝对制作玺印之事非常重视,许多都会亲自过问。他非常喜爱用紫檀制作包装,以珍藏自己的御制诗文等,显得古朴典雅,沉稳厚重。此件宝玺盒通身描金雕刻云龙纹饰,火焰宝珠与回首正面龙纹显示出此件器物拥有者的身份极为尊贵。加之每面四周环雕传统回纹,齐整的风格衬托出主体海水穿云龙纹大派气度的威严和力量感,并填金为饰,与紫檀木之色形成鲜明对比,更为绚丽雅致。龙为主,云为辅;龙在上,云为底,龙腾于云上,飞龙在天喻君子所处的尊崇地位。《考工记·画缋之事》谓:“水以龙,火以圈”,云龙纹下饰有平列状海水纹,称为“平水”,寓有“四海清平”之意,海水云龙纹图案整体喻意帝王尊严,皇权至上。整器可谓皇权之象征、宫廷之气蕴,极具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