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67 明 黄花梨大四件柜 (一对)
LOT号 | 4767 | 作品名称 | 明 黄花梨大四件柜 (一对) | ||
作者 | -- | 尺寸 | 高267cm;长142cm;直径60cm | 创作年代 | 明 |
估价 | 4,000,000-6,000,000 | 成交价 | RMB -- | ||
材质 | 形制 | ||||
出版:《北京文物精粹大系·家具卷》,图48 此柜由顶柜及立柜组成,顶柜和立柜皆为对开门,两扇门之间有立栓,门上有圆形黄铜面叶及吊牌。柜门之内分上下两层,上层有隔板将上层空间分为几层,柜门下层则有闷仓。此柜四条腿直下,上安替木牙子,方足。顶箱柜造型简朴大方,特别是其黄铜饰件装饰在色泽明快的黄花梨木上,别具特色。《本草纲目》中称黄花梨为降香,黄花梨虽易于成活,但极难成材,一棵碗口粗的树可用材仅擀面杖大小,真正成材需要成百上千年的生长期。其木质坚硬,是制作古典硬木家具的上乘材料。据记载,早在明末清初,海南黄花梨木种就濒临灭绝,此后的数百年里,我国70%的黄花梨木家具均流往国外,国内仅存的少量黄花梨木被用于房屋建造、制成锅盖、算珠甚至锄把,散落民间,面临损毁。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黄花梨品种产自越南、缅甸,其颜色较艳、味道较浓,但纹理、层次较乱,与海南黄花梨相比,价格相差十倍。 作为制作家具最为优良的木材,黄花梨有着非凡的特性,它不易开裂、不易变形、易于加工、易于雕刻、纹理清晰而有香味,再加上历代工匠们精湛的技艺,黄花梨家具堪称古典家具中美的典范。时至今日,海内外收藏家无不以收藏到黄花梨家具绝品而自豪,黄花梨家具也成为了“古典家具之美”的代名词。明式黄花梨家具,则更可谓是超凡的艺术圣品,王世襄先生曾以十六美品誉之曰:“简练淳朴,厚拙凝重,雄伟圆浑,沉穆秾华,文绮妍秀,劲挺柔婉,空灵典雅,玲珑清新”。 本拍品柜身以黄花梨满彻,其选料之精,花纹之美,亦不多见。观其器表,光素无雕琢,充分展现了黄花梨木本身的纹理之美和自然色泽;且整体造型大方朴拙,比例适度,轮廓简练而舒展;在结构布局上科学合理,榫卯精密,坚实牢固;柜门装饰的金属配件式样玲珑,色泽古旧柔和,起到了很好的装饰作用,流露出时代的印记。综合而论,此对黄花梨柜简练而淳朴、劲挺而妍秀、空棂而凝重、典雅而清新,充分展现了明式家具独特的秀美与意蕴。所谓明式家具,则是指自明代中叶以来,能工巧匠用紫檀木、酸枝木、杞梓木、花梨木等进口木材制作的硬木家具,虽然明式硬木家具在全国很多地方都生产,但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能工巧匠制作的家具最得大家认可。因此,人们公认苏式家具是明式家具的正宗,也称它为“苏州明式家具”,简称“苏式”。 明式家具的一个重要突出之处是在材料、样式和制作工艺上与中国传统建筑的完美统一,使家具布置与建筑风格、室内装饰达到无与伦比的和谐,构成了独步世界具有中国气派的建筑、家具、装饰统一体的范例。明式家具在美学方面获得的成就以及对工艺学的影响同样是深远的,其造型从中国书法对线的深刻理解中获取灵感,通过线与面的组合,实现了庄重、灵动与舒适,也就是情感、审美和实用诸功能的高度满足。如本拍品样式的长柜,过去常用来贮藏衣物,也偶置于文人书房,用来存放书、画和一些小件物品,并常常是成对并肩或对称排列起居室显眼的方位。佳木良工,古韵犹存,流传至今仍品相尚好,实为难得,故独具收藏及研究价值。 本组木柜原藏于北京市龙顺成中式家具厂,龙顺成中式家具厂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所出家具均为精良之作。其最初是由原造办处的王木匠所开,约在清同治初年(公元一八六二年)于东大市路南,同兴和硬木桌椅铺东开办的一个小作坊,取名龙顺,不但为宫廷继续制作、修理硬木家具,还将宫廷风格的硬木家具融于民间,开榆木擦漆家具之先河。后吸收吴、傅两家入股,改“龙顺”为“龙顺成”。 来源:北京龙顺成家具厂旧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