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96 徐悲鸿 红梅图 立轴
LOT号 | 3496 | 作品名称 | 徐悲鸿 红梅图 立轴 | ||
作者 | 徐悲鸿 | 尺寸 | 137×67cm | 创作年代 | -- |
估价 | 1,200,000-1,800,000 | 成交价 | RMB 2,185,000 | ||
材质 | 设色纸本 | 形制 | 立轴 | ||
题识:悲鸿。 钤印:悲鸿之印 说明:胡开明旧藏。胡开明(1913-1997),曾任东北民众救亡会宣传部部长、西北抗敌后援会副主席。后任中共晋东北特委秘书长,晋察冀四地委副书记,新华社晋察冀总分社、晋察冀日报社副社长,中共北岳区委、察哈尔省委宣传部部长。建国后,历任中共张家口市委第一书记,河北省副省长,中共张家口地委第一书记,安徽省委常委,安徽省革委会副主任、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共河北省顾委副主任。是中共八大代表、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不管从哪种角度蠡测徐悲鸿,他似乎都是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惟一一位自主自觉以手中画笔为武器、以所自创作为言志诗——即几乎每作必有寄托——的艺术家。这位始终坚持艺术是为人生的艺术的巨匠,二十年代后期自法国归国后,不仅随时都在申张艺术的现实目的意义,以使其成为服务改造国民、改善社会的有利有效途径,更直接以自己的创作践行这种艺术主张,反对脱离社会现实一味“艺术”的艺术。正因此,徐悲鸿与主张“为艺术的艺术”的徐志摩等人发生了持续而热烈的大论战,同时将这种种坚持一一寄入当时所作中。 不过在归国之初,徐悲鸿似乎还并没有如数年后一般坚决的艺术现实论,这与他当时并未实在感受真正的下层社会现实有关,因此,他这一时期所作,如此幅《红梅图》,虽有寄寓,但现实性并不特别突出,而艺术性反较为鲜明。以红梅入画,当与1926年的“梅花会”或有相关。1926年2月,田汉与黎锦晖举办“梅花会”,遍邀当时各界大佬如蔡元培、郭沫若、郁达夫、郑振铎等,并在会场特为刚旅欧归国的徐悲鸿举办了作品专展。蔡元培发表演说,称:“梅花有耐寒之精神,色香俱全,梅花之供鉴赏者,多不结果,颇与文艺相仿佛,固文艺亦超越于实利也。”徐悲鸿被邀与会,身历心感,大概如是。 以此,当时的徐悲鸿似乎还葆有中国传统士人对梅花、荷花之类审美的小调调,并以这些审美对象作为个人品格砥砺理想的载体。此幅中题款说:“东风乍吹嘘,烂漫已如此。即非铁石心,色岂输桃李?”可知徐氏当时大有学成归来而受人尊崇的兴奋和自许,一派志得意满的成功者心态。而画中结构奇特、枝干虬结,与后之所作大为不类,显见他当时自负之心,颇有与他人一试高下的意气。 三十年代中开始积极投身社会改造的洪流后,出于现实需要,徐悲鸿尽数十年之功建立了以马、狮等为主的更具寓意而更能唤起民族觉醒、奋进、抗争的完整的审美意象系统,而基本摈弃了一味以耐寒、傲雪为品格说教的红梅,即使偶一作之,也未见有如此幅之敷色精丽、结构繁复之作,故其于徐悲鸿艺术的意义,当较骏马之类更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