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6277 佚名 十六应真图 屏风

十六应真图
拍品信息
LOT号 6277 作品名称 佚名 十六应真图 屏风
作者 佚名 尺寸 84×39cm×16 创作年代 --
估价 500,000-50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重彩描金绢本 形制 屏风


十六罗汉屏风赏析:
十六罗汉是由印度传入我国,名称载于唐玄奘译《大阿罗汉难提蜜多罗所说法住记》。 十六罗汉是释迦牟尼的弟子,佛经上说他们受佛嘱咐,不入涅盘,常住世间,受世人供养而又济度众生。罗汉大都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即所谓“胡貌梵相”,与唐代常出现的胡人形象的传统一脉相承。宋以后,形象越来越写实,罗汉不再只有端身肃立、合十膜拜,而是或坐或立,状态生动,表情各异。历代画家许多喜画罗汉,五代的禅月大师贯休十六罗汉图最为著名,宋代李公麟的《白描罗汉图》,丁云鹏的十八罗汉 ,陈洪绶的《隐居十六观》等等。罗汉画的盛行,也反映了佛教艺术日渐世俗化的趋势。此组罗汉屏风画一组十六尊,人物描绘线条流畅,姿态闲适自由,老少罗汉表情或深思或喜悦,生动传神,个性鲜明 。衣着,道具等设色浓艳,描绘精细,而背景则用水墨法山林树石,更使画面多了一层出尘的逸趣,清新可喜。十六罗汉流行的版本较多,这组罗汉画,构图丰满,古意盎然,线描流畅凝重。从绢的质地、构图、画风等等分析,明显地来源于元明时代的罗汉图,很可能是明末清初根据元明时代的名画家的罗汉图的临摹而来。但技法熟练,画风脱俗,虽无名款,但显系出自高手,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作为宗教活动的场所供奉或厅堂欣赏,实为相得益彰。
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 金申
一、第四苏频陀尊者(Subadra) 俗称托塔罗汉,是佛陀所收的最后一名弟子。他手托佛塔,怀记佛陀的教法,并启化众生广植福德以成就佛道。他出生于印度舍卫城的一位长着家,对佛的追求执着,年纪虽小,但修行却超过师兄。罗汉累足而坐,右手举胸前,左手托一佛塔,塔内见一坐佛。 面部少宽,头多峰峦,若问法义,两眉覆观。身后树边还有一净瓶。他是佛祖生前的最后一位弟子。前一侍者跪于地上,双手合十。画面工写结合,意韵悠长。画面左上方墨书题写“第四苏频陀尊者”七字。
二、第三迦诺迦跋黎堕阇尊者(Kanakabnaradvaja) 俗称托钵罗汉,是一位慈悲平等托钵化缘的行者。藉托钵福利世人,予众生种植福德,并为他们讲说佛法,以身教、言教度化众生。他是一个感情易于冲动的人,化缘时常举起铁钵求乞,屡屡获得成功。罗汉趺坐于岩石上,双手持白色透明数珠。眼桂鼻掀,眉横如剑,有心无心,笔墨难描。后立一侍者,表情恬静略带微笑。画面左上方墨书题写“第三迦诺迦跋黎堕阇尊者”十一字。
三、第六跋陀罗尊者(Bhadra)俗称过江罗汉,过江似蜻蜓点水,洒脱自在,超越烦恼无边的苦海。他出生在跋陀罗树下,后皈依佛门,主管浴事。曾乘船过江到东印度群岛传播佛教,获得成功。罗汉两腿屈盘,着袈裟覆头顶,两手于腹前结禅定印,双眼紧闭作沉思状。身旁红色的花盒以及几近燃尽的线香,说明了罗汉已沉思良久。白色的须眉,以及裹覆全身的田相袈裟,使我们感到罗汉的内心安定而沉稳。右上方一鹦鹉。罗汉前一侍者双膝跪地,面向罗汉在打理他的双履。画面右上方墨书题写“第六跋陀罗尊者”六字隐约可见。
四、第五诺矩罗尊者(Nakula)。俗称静坐罗汉,于禅坐中瞑思世界宇宙的真理,证悟后说法度众。他原为印度的一名勇猛的战士,性格豪爽,体格魁伟。静坐后修成得道。罗汉坐岩石上,双手抚膝,而开口仰视,齿牙毕露,着耳珰,以及裹覆全身的田相袈裟,瞑思宇宙人生的真理,证悟后说法度众。前方一侍者也虔诚地仰望上方,双手合十。画面右上方墨书题写“第五南赡部洲诺矩罗尊者”十一字,是因彼与其眷属八百阿罗汉共住于南赡部洲。
五、第八伐阇罗弗多罗尊者( Vajraputra )俗称劝善罗汉,曾为多闻第一的阿难说法,鼓励他要行解并重,在佛道上精进修行。他原为古印度的一位训象师,皈依佛门后常骑着象去罗汉坐岩石上,后修成罗汉正果。左腿屈盘,右臂袒露。着耳珰、腕钏、臂钏。左手托钵,右手置右腿上,钵中海水翻腾。罗汉头部微微抬起,两眼注视着画面上方。画面上方一巨龙腾于乌云中,张口奋臂怒吼状,后立一侍者与罗汉目光呼应,略带恐惧。整幅画面意境深远耐人寻味。画面左上方墨书题写“第八伐阇罗弗多罗尊者”十字。
六、第七迦理迦尊者(Kalika)俗称拂尘罗汉,以清净慈悲心,用拂尘袪除众生的烦恼。象的梵文名迦理,迦理迦即骑象人,他出家修行而成正果。罗汉双腿下垂坐岩石上,身负巨大的圆光,背后山峦起伏。罗汉双眉紧锁,表情凝重。胸前肋骨突出,颈部筋脉毕现,两眼凝视着前方。左手高举,抚树枝状长杖上,右手从半袒的袈裟中伸出拄右腿上。身旁的侍者立罗汉身旁,以一手抚摸着罗汉的袈裟。画面左上方墨书题写“第七迦理迦尊者”七字。
七、第十半托迦尊者(Panthaka)俗称探手罗汉,因打坐后常举起双手伸懒腰而得此名。其母为富家之长女,与家奴私通怀孕,逃往外地时在路边生下他。长大后出家修成正果。罗汉趺坐于岩石上,双手合十,注目视之。着田相袈裟,后立一侍女虔诚地听讲经。画面左上方墨书题写“第十住三十三天半托迦尊者”十二字。是因为半托迦遵照佛陀的指示,为在三十三天传播佛法,来到须弥山顶为众神说法。八、第九戎博迦尊者(Cvapaka) 俗称开心罗汉,袒露其心,启示众生若能常保持心地的清净,不造恶业,努力行善,自身便是佛,自心即是佛心。他原为中天竺国的太子,其弟想争夺王位作乱,他便解开衣服表明:我心中只有佛,从来比相当国王。弟弟不再作乱。罗汉坐岩石上,薄袈裟内上半身袒露,着臂钏、腕钏、耳铛,右臂倚一岩石,左脚搭于右腿,双眸流火,睛空电闪。凡有邪思,指之即空,作是观者,云山我肘。罗汉旁一威势逼人的猛虎。虎背后一侍童,双手执一锡杖扛于肩上,面带微笑。画面左上方墨书题写“第九戎博迦尊者”七字。
九、第十二那伽犀那尊者 (Nagasena) 俗称挖耳罗汉,以论耳根清净闻名,故称为挖耳罗汉。他也是一位论师,对“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感官及功能)有较深的研究,尤其以论《耳根》而名闻印度。尊者趺坐于岩石上,着田相袈裟内上半身袒,双手持经,横眸读之。目动眉摇,开口见舌,以识悟物。 背后云山,不以耳闻,我心始闲。身后立一梵相侍者,双手合十虔诚地听经。画面左上方墨书题写“第十二那伽犀那尊者”九字。
十、第十一罗怙罗尊者 ( Rahula ) 俗称沉思罗汉,幼年出家,是佛教僧团中最初的沙弥,修忍辱行,以密行居首。他是佛祖释迦牟尼亲生儿子,后随父出家。并成为佛祖十大弟子之一。在沉思中觉悟,从顽道上修成正果。罗汉趺坐于岩石上,田相袈裟内上半身袒,体态丰满,双手腹前作手印,双眼凝视下方,后一侍者正小心摆放几上花瓶,瓶中插莲花。画面右上方墨书题写“第十一罗怙罗尊者”八字。
十一、第十四伐那婆斯尊者 (Vanavasi) 俗称芭蕉罗汉,出家后常在芭蕉树下修行,世间的喧嚷烦恼不能侵挠他的心。据说他出生时天下大雨,雨点打得芭蕉叶沙沙作响。因此,他对芭蕉产生了一定的感情。罗汉垂足坐于山石上,面带微笑地注视着前方,左手持一净瓶,净瓶内的水垂直向上喷发,右手胸前结印。外披田相袈裟,着长耳铛,富装饰性。画面神妙万物,苍岩骨肉,空谷传声,呼之不闻,不呼眼瞠。前一梵相侍者,双手捧一卷丝绸供奉尊者。画面左上方墨书题写“第十四可住山伐那婆斯尊者”十二字。伐那婆斯尊者与自眷属千四百阿罗汉多分住在住可住山中。
十二、第十三因揭陀尊者 (Ingada) 俗称布袋罗汉,断除一切烦恼,不受毁誉得失心及外境的影响,凡人间是非善恶之事皆包容于心,如同布袋容纳而欢喜自在。他原是古印度的捕蛇者,他捉住毒蛇后便拔掉毒牙将其放生,以免行人被蛇咬后中毒。但该布袋罗汉有别于后世称为大肚弥勒的布袋罗汉。罗汉手持拂尘,两眼下视侍女。下方跪一侍女,抬头仰望尊者,双手捧一大盆鲜花供养。画面左上方墨书题写“第十三广胁山中因揭陀尊者”十二字。因揭陀尊者与一千三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广胁山中。
十三、第十六注荼半托迦尊者(Chudapanthaka)俗称看门罗汉,又名周利盘陀。未出家时,愚笨善忘,以扫地上的尘垢,悟出要实践佛法来清除心中的贪瞋痴。他出生在古印度室罗伐悉底城一个婆罗门家庭,和探手罗汉是两兄弟。据说他化缘时常用拳头拍打布施者的屋门,佛祖感到他不够礼貌,便赐给他一根锡杖,叫其摇动锡杖后发出的声音来促使施主开门布施。罗汉披田相袈裟,坐于岩石上,右手持如意,左手握拳置右腿,交脚。才开口缝,舌相可描,以眼说法,无边热恼,披拂顿清。旁一梵相侍者,着臂钏、腕钏、头钏。双手捧台上果盆,盆内置二硕大石榴,供奉尊者。画面右上方墨书题写“第十六注荼半托迦尊者”十字。
十四、第十五阿氏多尊者 ( Ajita ) 俗称长眉罗汉,十六罗汉之首。福德智慧无量,若有众生设斋供养,必去应供,使布施的施主得大福田。阿氏多是梵文无比端正的音译,据说他出生时颇为奇妙,长着两条白色眉毛,故名长眉罗汉。罗汉外披田相袈裟,凝视前方。着耳挡,双手于胸前,左手持金刚铃,右手持金刚杵。前跪一侍者呈药叉形,身绿色,双手合十,五指张开,胸前内侧横置一棒,仰视上方。明暗代谢,奚累此光。画面左上方墨书题写“第十五鹫峰山中阿氏多尊者”十二字。阿氏多尊者曾经住守在鹫峰山。
十五、第二迦诺迦伐蹉尊者( Kanakavatsa )俗称喜庆罗汉,杰出的布教师,随机说教,方便说法,让众生得欢喜。他是古印度论师之一。原为富家公子,初遇佛陀聆听说法便倾心。他修行专心,对“喜庆”有独到见解。罗汉着田相袈裟半跏趺坐于岩石上,右手作安慰印,左手持长柄香炉。身负大圆头光,一梵相侍者,双手上举托钵奉罗汉,钵内盛满为香。画面左上方墨书题写“第二迦诺迦伐嗟尊者”九字。
十六、第一宾度罗跋啰堕阇尊者(Pindola-Bharadvaja)俗称骑鹿罗汉,曾乘鹿入皇宫劝喻国王学佛修行。)宾度罗印度十八姓中之一,是贵族婆罗门的望族,跋啰堕阇是名。他原为古拘弥城优陀廷王宰相之子,后出家成了罗汉。与接引、辅佐、未来佛弥勒,并列为“四大声闻”。罗汉结跏趺坐于岩石上,二手结禅定印。嵒底双眸,光芒难遮。着田相袈裟,双履置于岩石上,后立一侍者,双手置胸前。画面右上方墨书题写“第一宾度罗跋啰堕阇尊者”十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