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205 张大千 1978年作 达摩造像 立轴

达摩造像
拍品信息
LOT号 0205 作品名称 张大千 1978年作 达摩造像 立轴
作者 张大千 尺寸 45×68cm 创作年代 1978年作
估价 50,000-70,000 成交价 RMB 56,000
材质 水墨纸本 形制 立轴

题识:六十七年中秋,摩耶精舍八十叟爰。
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
来源:由钟氏亲属提供,附文物临时入境单。
“合作”酬知己,佳话传“钟张”
1949年(大千居士年51岁),他携家眷转离大陆,暂居香港友人简经纶先生处。
当时的香港书画界,既有当地“元老”,也有众多像张大千一样的南迁书画名流。由于南迁者“人地生疏,颇感彷徨”,而当地书画家如杨善深、刘少旅等又颇为体恤,便发动年龄大致相仿的同仁成立“书画文物艺术馆”,作为同道联谊聚会的地方。但最终促成这件美事的,却是当时的商界名人钟石泉先生。钟先生当时虽主要经营大世界游乐场和房地产生意,但对艺事亦颇为留心,所以,之前就结识了很多书画界名流。在一次聚会中,张大千与玄学家吴纯白、弟子冯碧池及顾淡明先生也赶来馆中与南迁旧友会面。当大千居士了解到该馆的情况时,随即表示大为鼓励,并挥毫题写馆名,与钟先生等合影留念。在此之后,张大千曾赠钟先生画作三件,令钟先生感动不已,书画文物艺术馆也为之增色。两个人的交往便也从此开始,友谊历久弥深。而对大千居士的景仰,却是钟先生一生都未曾减淡的。
1951年,张大千开始在香港、台北、日本等地举办画展。当钟石泉先生了解到这一情况时,
随即表示将“悉力襄助”大千居士在港展览,并选购部分作品,作为收藏。正是由于钟先生的鼎力支持,这次画展得以圆满结束。
1953年底,香港九龙某木屋区遭受火灾,由于受灾民众大多是来港逃难的大陆同胞,加之隆冬将近,使得灾民的生活陷入困境,救援工作也迫在眉睫。钟先生借书画文物艺术馆开幕为题,号召书画界同仁慷慨捐赠,义卖酬款。当身处海外的张大千获悉此事之后,遂令人加急送去一件山水画作品,表达自己对灾民的同情、支持,以及对钟先生善举的嘉许。这件作品虽然和大多数的字画一样被人购去,但钟、张二人对彼此的钦慕和友谊,却极大地加深了。书画文物艺术馆也在钟先生的悉心培植下,影响力日益扩大;钟先生对艺术的见解和钟爱,也不断加深。
1966年起,香港便发生一系列的动荡。钟先生迁居台北,开设“华侨百货公司”。大千居士也因被中华文化大学聘为荣誉哲学博士而路由台北,他乡相逢。1976年,张大千终于回到台北定居,而钟先生也能时常与大千居士会晤了。
在大千居士最后几年的时光里,依然以饱满的精力坚持作画,而钟先生基本历年都有收藏。在此期间,张大千也介绍钟先生与著名书画家黄君璧、陈子和等认识。两位先生的交情,陪伴着大千居士的晚年而愈见甘冽。
1983年,大千居士驾鹤西行。伤痛之余,钟先生在香港举办“张大千书画遗作展”,将馆中历年所藏张大千书画精品进行展示。
注:文中所提张大千题写的“书画文物艺术馆”墨迹原件(即为本文图题)将随此批作品一起预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