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56 宋 白釉剔刻婴戏纹枕
LOT号 | 0356 | 作品名称 | 宋 白釉剔刻婴戏纹枕 | ||
作者 | -- | 尺寸 | 长44cm | 创作年代 | 宋 |
估价 | 无底价 | 成交价 | RMB 31,360 | ||
材质 | 形制 | ||||
有伤 枕呈椭圆形,枕面周边有外粗内细四道墨线边框,内绘主题图案:芳草地上,一位头梳刘海的儿童,身穿锦衣长衫,悠然席地而坐,坦露右胸挠痒。枕侧饰带状缠枝花纹。前部微低,后部略高,以利于头部枕卧。此枕画面经营充满生机,把儿童瞬间的动作表情,描绘得惟妙惟肖,是宋代婴戏枕中的精品佳作。 剔花出现于五代晚期至北宋早期的磁州窑,具有相当浓厚的北方文化特色。剔花之所以在北方地区流行,是因为北方的瓷胎较厚,较之南方的薄胎瓷器更适合剔刻工艺。剔花瓷器最初可能是仿自金银器,金银器上凹凸感极强的纹饰在某种程度上启发了制瓷工匠。同时木刻、石刻、砖雕中的浮雕作品也给了剔花瓷器许多影响,这些浮雕在民间建筑中常可见到。白釉剔花工艺是先在胎上施白色化妆土,刻出纹饰后把纹饰以外的地子剔去,露出胎色,外再施透明釉,胎色与化妆土色对比鲜明,纹饰也更加突出醒目。 剔花工艺使用在瓷枕上时的制作方法是先用工具切割出一定厚度的泥板,然后将泥板合拢,泥板的结合部位用泥条蘸泥浆粘接。晾晒一定时间后,修坯施化妆土,然后剔花,最后施透明釉入窑烧制。 宋代出现了大量表现婴戏题材的作品,并涌现出以苏汉臣为代表的一批婴戏画绘画名家。这种潮流也影响到了瓷器装饰,在罐、瓶及瓷枕上也出现了大量的婴戏作品。瓷枕上的绘画题材丰富多彩,画工在表现历史故事人物时大都采用俯瞰透视的手法,全景展示整幅画面,而在反映婴戏题材上,则采用特写的手法,近距离表现童子的动作与神态,寥寥数笔,便使孩童天真无邪的形象跃然其上,呼之欲出。此枕孩童脸型丰满,体态健康,欢快活泼,匠人对孩童的溺爱之情溢于画中,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仿佛从田野里吹来的一股清风,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