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 清中 乾隆御制 纶阁墨
LOT号 | 0610 | 作品名称 | 清中 乾隆御制 纶阁墨 | ||
作者 | -- | 尺寸 | 长15.3cm;宽8cm;高2cm | 创作年代 | 清中 |
估价 | 300,000-500,000 | 成交价 | RMB 345,000 | ||
材质 | 形制 | ||||
释文 「御墨。」隶书刻铭 「纶阁。」篆书刻铭 「静挹古香。」篆书印款 「大清乾隆年制。」楷书刻铭 长方墨,边框起棱。一面模印填金隶书「御墨」、篆书「纶阁」二字与「静挹古香」等印款,墨侧楷书刻铭:「大清乾隆年制」。另一面镌刻台阁景物,其构图与明代程君房、方于鲁之墨谱同名墨图相似(图1),但此墨于局部描绘更加精致细腻,纶阁内桌椅几案俱清晰可辨,案上书册堆迭,几上有炉瓶香具。古代以天子言如丝、出如纶,故天子纶旨制诰的起案处称纶阁,中书职掌纶诰,因此纶阁也是中书省的代称。唐代徐坚(659-729)等《初学记·卷十一》释「纶阁」云:「刘祯诗:谁谓相去远,隔此西掖垣。所限清切禁,中情无由宣。《礼记》曰:王言如丝,其出如纶。王珉〈直中书〉诗云:高阁临云日,险岑仰天居。又,中书职掌纶诰,前代词人因谓纶阁。」(注释1)白居易(772-846)〈和梦得〉诗云:「纶阁沈沈无宠命,苏台籍籍有能声。岂唯不得清文力,但恐空传冗吏名。郎署回翔何水部,江湖留滞谢宣城。所嗟非独君如此,自古才难共命争。」(注释2) 乾隆朝御墨大多由宫廷内务府造办处制作,也有先由宫廷制订样式,再交由地方名墨产地执行制作者。如清代徽墨四大家曹素功(1615-1689)、汪近圣(清乾隆时人)、汪节庵(1736-1820)与胡开文(1742-1808)等名家,其中除了汪节庵以外,都曾经参与制作过御墨。周绍良《清墨谈丛》:「御墨一般出于内务府造办处墨作所制,以情理言,凡皇帝皆宜有专用之墨,惟流传于世者,只见有康熙、乾隆两朝墨。」(注释3)此墨墨质坚致光润,墨色纯净,胶清墨细,用料上乘,纹饰繁密工细,锋棱深峻犀利,精工至极,出自清宫造办处,为典型皇帝御用之墨,体现皇室文房用具所独具尊贵高雅之气息。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乾隆成套集锦丛墨,其中一组为四墨共置一木匣内,上覆一长方山水绢画,并有清高宗第八子永璇(1711-1799)题句,其中有一形制、图案完全相同的「纶阁墨」(图2),可为比较参考。(注释4) 注释1:(唐)徐坚等,《初学记》〈卷十一·中书令第九〉(北京:中华书局,2004),页262。 注释2:《全唐诗》卷四百五十四。 注释3:周绍良,《清墨谈丛》(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0),页388。 注释4:中华民国国立故宫博物院编纂,《文房聚英:解说篇/图版篇》(京都:同朋社,1993),页146;页94。另参见:侯怡利等编,《集琼藻:院藏珍玩精华展导览手册》(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2104)。 重242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