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1126 草间弥生 1978年作 秋之青潭

秋之青潭
拍品信息
LOT号 1126 作品名称 草间弥生 1978年作 秋之青潭
作者 草间弥生 尺寸 27.2×24.2cm 创作年代 1978年作
估价 250,000-350,000 成交价 RMB 287,500
材质 珐琅彩、水墨纸板 形制

款识:YAYOI KUSAMA 1978(左上);Yayoi Kusama 1978 秋之青潭 草间弥生(画背)
说明:附草间弥生株式会社开立之原作登录卡
来源
日本私人收藏
草间弥生1970年代初逐渐从纽约精彩纷呈的明星生活中隐退,并于1973年彻底归居日本并尝试重新融入日本社会生活。1977年,艺术家搬入东京晴和病院,接受精神治疗,并以此为住所直至今日。草间弥生的艺术工作室也设立在医院周围,徒步即可到达,工作室的成立使艺术家的创作更加自由大胆,作品媒介更加广泛,涵盖拼贴、雕塑,甚至包括文学创作。1978年,草间弥生发表了第一部小说《曼哈顿自杀上瘾者》,以自传的形式讲述了自己在纽约作为外来艺术家的生活与挑战,同时诗歌也是其创作载体。因受到文学创作影响,此时期画作,例如《秋之青潭》(拍品1126)充满诗意,富于叙事性的描绘。

草间弥生(Yayoi Kusama),1929年3月22日出生于日本长野县松元市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在她漫长的艺术生涯中,广泛运用不同的材料和介质,包括绘画、拼贴画、雕塑、装置艺术更甚表演艺术。她对于幻觉般的色彩以及无线循环重复的花样的执着来源于她从小的经历。在十岁那年,草间弥生被诊断患有精神障碍,她眼中世界被一层轻薄的网所笼罩,在网之间,填满了无数大小不一的卵石状波点。从那时起,她便开始在纸上记录下她所看见的这些景象,希望靠此减轻她在现实与幻想世界不时切换所带来的视听痛苦。
23岁那年,草间弥生已经在日本举行过5次个人特展。可雄心勃勃的她仍希望让世界知晓她的艺术创作。尽管从未谋面,她给当时在美国赫赫有名的当代女性艺术家代表乔治亚 · 欧姬芙(Georgia O’Keeffe)写了一封越洋信,表达自己希望来美国西雅图举办个展的意愿。于是1957年成了她走向国际舞台的第一步,在两名艺术家的帮助下,完成了自己在美国的第一个特展。之后,草间弥生留在美国学习,也是在此期间,她获得她标志性作品“无线网”的灵感。纽约活力四射的艺术创作氛围给草间弥生创造了绝佳的机会。她在纽约参加了许多与其他艺术家合作的联展,其中包括在纽约Brata画廊展出的白色无线网。不仅如此,她与波普艺术泰斗安迪 · 沃霍尔(Andy Warhol)、克拉斯 · 欧登伯格(Claes Oldenburg)等共同在格林画廊的展览被业界称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波普艺术特展。草间弥生也是先锋派艺术的代表,她别具一格的软雕塑作品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作为永久馆藏,每天与成千上万的游客和艺术发烧友会面。
草间弥生的意识形式更是延伸到行为层面,她是美国二十世纪60年代性解放运动和反越南战争抗议的积极参与者。她在纽约中央公园与布鲁克林桥上进行的大胆的裸体行为展示,其中包括在身体上用波点点缀全身的行为,造成了舆论轰动,直接登上纽约各大报纸头条,甚至在一段时间,有关于她的报道量超过安迪 · 沃霍尔。第33届威尼斯双年展上,她的景观装置艺术水仙花园(Narcissus Garden),成为了她备受争议的创作之一。
1973年,由于精神疾病不断加重,她结束了15年的美国生活回到日本。她的日常生活在精神病院和艺术工作室之间两点一线,这种与世隔绝的生活使她逐渐被主流文化和媒体所遗忘。直到90年代,西方艺术界重新审视草间弥生的艺术贡献,认定她为波普艺术与女权主义运动的杰出代表。不久之后,草间弥生受邀在纽约现代美术馆、伦敦泰特美术馆等各大美术馆、画廊展览,重新回到大众眼中。
草间弥生的影响不仅局限于艺术本身,更辐射到时尚界,她2012年与路易威登合作的一系列产品,囊括箱包以及场景装置,让她的影响慢慢渗入大众的日常生活。同时,草间弥生在绘画雕塑创作同时,也进行诗歌和小说撰写,实为一位跨界发展的全能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