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9 关良 1960年代作 海港晨曲
LOT号 | 1139 | 作品名称 | 关良 1960年代作 海港晨曲 | ||
作者 | 关良 | 尺寸 | 32.8×45cm | 创作年代 | 1960年代作 |
估价 | 900,000-1,500,000 | 成交价 | RMB 1,035,000 | ||
材质 | 木板油画 | 形制 | |||
出版 《20世纪中国西画文献:关良》,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第156页 款识:关良 展览 《上海油画雕塑作品展》,上海美术馆,中国上海,1963年 在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关良是最早进行中西融合实验的艺术家之一,也是20世纪中国早期油画的代表人物。与徐悲鸿、朱德群等画家向西方求学的道路有异,关良在20世纪初东渡日本,获得了截然不同的艺术理念,他在日本师从于藤岛武二和中村不折两位老师,同时也受到了印象派和野兽派的影响,绘画风格倾向于写实性。关良在归国后又重新致力于学习中国画,并尝试将西方写实绘画的技巧,现代派的色彩与光学理论与水墨画的笔线趣味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介于写实性和现代艺术之间的简括稚拙的油画风格。《海港晨曲》作于1960年,这个时期关良离开了杭州国立艺专,退居上海,潜心创作,艺术上进入一个高峰期,这个阶段的作品较之以前更具表现性,色彩也更亮丽,可能与他相对惬意的生活状况和明朗的心境有关。 《海港晨曲》是典型的讴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题材作品,在中国建国以后是常见的流行性题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幅画描绘了港口的繁忙场景,构图主次分明,层次丰富,船舶作为远景,同时也是画面的主体和视觉重心,显得壮阔大气,与前景的港口和工人们形成大与小,动与静,整体与局部的对比。港口上尽管设施较多,但也乱中有序,脚手架、桥、器械等组合成几个不同的几何形,与远处的船舶套叠重合在一起,富有形式构成的趣味。左侧射来的一束光线造成光影明暗的变化,光线正好落在船头的迎风飘舞的红旗上,暗示了这幅画的政治寓意。画中各种物像的造型均简约概括,删去了一些不必要的细节,着重体现生动的趣味性,关良还运用了类似于高更的装饰性手法,用色彩的平涂和明显的轮廓线强调主观性的内容,而粗犷的笔线又令人联想起他的水墨戏曲人物画,从这幅画中可以看出关良的实验性思维和对于油画技法的拓展。 |